“我们为什么要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去处理实际不是问题的问题,反而忽略了世界面临的实际问题,例如饥饿、疾病、漠视人权、恐怖主义和核战争的威胁?”
美国物理学家弗雷德?辛格在争论
今天早上,很多人都在朋友圈里关心,“你穿的每一条牛仔裤都在毁灭我们的未来”。我真觉得我们的未来太容易被摧毁,哪怕是穿一条牛仔裤,可能也会破坏脆弱的世界平衡。
这篇文章重新介绍了德国一部四年前的纪录片,《牛仔裤的代价》。这部纪录片以记录了广东新塘,中国的牛仔裤之乡里的污染状况。
从每条鱼的背后到每条牛仔裤的背后,我们终于开始持续性地围绕在环保话题里。但老实说,这篇牛仔裤爆款文的逻辑结构很有点儿奇葩:
血汗工厂有污染——快时尚品牌的牛仔裤因此低价——低价导致大家都在买牛仔裤——污染加剧——我们的未来被毁灭了。
其实说环保问题没错,环保正是这个时代*大的民生主题。被雾霾、毒地不断惊吓的中国人有足够的理由恐慌来为牛仔裤恐慌。
但有个问题。有些环保主义者在不少场合被讽刺为“环保恐怖主义分子”,恐怖主义的特征是什么?制造并利用恐慌,并*终以此迫使人们认同一种错误的行为模式。
这篇文章的问题就在这里。说环保没问题,如果查阅资料,新塘、绍兴等纺织业重镇的污染问题已经被报道很多次。但这篇文章不仅仅是在说环保,还是借着环保的名义在宣传一种危险的思维方式。
这篇文章通篇的语调是这样的,“牛仔裤制造的罪恶”、“消费者的妄想和订货商的贪婪”。如果你是个观众,这能得出什么结论?**,我们再也不穿牛仔裤了;第二,都怪快时尚品牌。
我们再也不穿牛仔裤了,这是个人选择,没有优劣。但第二条结论*其危险,因为归错了因:污染问题应该就事论事,和快时尚品牌无关,就算zara不来订货,这些作坊也可能自己贴牌生产。
其实环保问题有个万能的追问格式:监管者去了哪里?探索低价是商业的基本逻辑,而底线却是监管者负责兜住的,各有其责。该文章却一味将责任推给企业和消费者,企业的社会责任,消费者的道德责任。
用自己的道德判断来绑架大伙,这比牛仔裤更不友善。比如说,如果不让血汗工厂存在,这些工人怎么办?穿牛仔裤废水、吃米饭费化肥,那我们难道都应该刀耕火种吗?
事实上,这是一种短视的阴谋论,论点核心是以粗暴的道德批判来将一切社会问题都归于商业:企业剥削员工,企业污染环境,企业操纵舆论,企业蒙骗所有人。
这些反对商业反对消费者的呼声,要比所有的牛仔裤更能毁灭未来。
参考人类近现代史,几乎大部分技术进步都是靠商业推动。如果按照他们的逻辑,就连拍纪录片所用的摄影器材,背后可能都藏着一家血汗工厂的血泪。
如今,环保是全民议题,污染成本是全社会分摊,而在商业逻辑里,走高污染路线已经不太可能,这逼着一家企业要找到兼顾生产与环保的模式。
一个案例是,该文章反复提出一条牛仔裤浪费3480升水,但其实,**的牛仔裤品牌Levi’s早于他们五年他们就公布过相关数据。
2007年,Levi’s就曾主持过一项牛仔裤的环保问题研究,他们公布的数据是:一条501牛仔裤整个生命周期中要消耗近3800升水,产生33公斤二氧化碳。
在公布这项调查数据之后,Levi’s在全球实施了水资源百分之百回收再利用的行业标准。
更有趣的是,2016年中国绿公司年会正在举办,企业家们讨论如何可持续发展时,朋友圈里却在疯传一篇反商业的环保檄文。
在标题党和Levi’s之间,我宁愿把环保的希望寄托在后者身上。
更多内容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