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商务网讯 中国是“农业大国、贸易小国”,扩大农产品出口对于解决“三农”问题意义重大。 目前中国农产品出口面临着国际日益苛刻的以“质量安全”为由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制约。本文主要通过对部分涉农出口企业的运作现状、出口受阻原因及关于改进的期望进行调研分析,得出应在政策资金、生产基地的源头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宏观服务和国际话语权等方面有所作为的政策建议,以期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扩大农产品出口。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假设
1.中国农产品出口总体状况 自2001年加入WTO以来,中国不断优化农产品出口结构,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取得较快发展。从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历史来看,从152 0173 3840年到2001年的10余年时间,农产品出口仅增加了54.5亿美元;但从2001年到2005年增加了112亿美元,增长 70%,高于世界农产品贸易平均54%的增长率。中国农产品出口也超过澳大利亚和意大利,世界排名从第十一位上升到第九位(根据WTO排名),占世界农产品贸易总额的比重从3%提高到 3.4%,已经成为世界第五大农产品出口国和第四大农产品进口国。
2.中国农产品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农业国际化日益显著的趋势下,中国农业面临的国际竞争加剧,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受到挑战。由于发达国家的高额农产品补贴以及中国现有农业生产方式较为落后等客观因素,中国农产品出口屡遭国外以“质量安全”为由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阻挡,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已连续3年出现农产品贸易逆差。据商务部统计,近几年,中国受国外贸易壁垒影响的出口农产品每年高达90亿美元。这也是加入WTO以来农产品出口平均增长速度低于全国出口贸易总额年均增长率的重要原因之一。以日本“肯定列表制度”为例,2006年5月 29日,日本出台了据称是“史上*严厉的农药残留管理制度”,对中国农产品出口造成显著影响。据海关统计,2006年6-12月,中国对日本市场农产品出口份额下降了25.3%;退货批次从2005年的343个批次增加到476批次,同比增长 39%。此外,出口企业对日本检验检疫情况心存顾虑,采购更加谨慎,增加自检项目,从而导致成本上升、利润下降,损害出口企业利润和农户收入。
总体来看,中国农产品出口受阻的原因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外因——发达国家充分利用其技术优势制定不利于中国农产品出口的贸易措施。二是内因——中国现有生产方式比较落后,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满足不了国际化大市场的需求。鉴于外因是不可控因素,内因既是中国目前的国情又是中国必须尽快解决的难题,本研究拟从增强自身实力做起,千方百计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突破发达国家的技术壁垒封锁,扩大农产品出口。
二、来自出口企业的调研分析
2006年下半年,本研究在中国3个农产品出口主要省(市):广东、山东、大连,选取了典型涉农出口企业进行调研,试图获得企业自身的经验数据和期望内容。本次调研共计发放32份问卷,实际回收30份有效问卷。
1.人力资源配置情况 接受调查的30家企业对于国内外市场营销都分别设置了专职人员和兼职人员。图1显示,出口企业在国内市场上配备了大量专职人员,而国外市场则大多配置兼职人员开拓和维护市场渠道。由此不难看出,人力资源在国内外两个市场中的边际收益有显著差异,也就是说企业要获得相同的利润,在国内市场上付出的人力成本要远高于国际市场。因此,从人力资源成本的角度来看,扩大农产品出口,有助于提高中国劳动力价值,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国民经济总量。
2.标准、检测和认证情况 据调查,一般进入欧盟、美国等国际市场的农产品,需要通过 IS09000、HACCP、EUREPGAP等认证,要求具备动植物检疫证书、质量验证证书、原产地证书,还要通过进口国工厂的验货或出具国际认可的第三方检验机构的相关证明;相比较而言,进入中国香港市场的标准、检测、认证要求不太严格,货物通过内地检验检疫后,按配额指标出口,符合中国香港食品准入规范即可。90%的出口企业认为国外标准、检测、认证的指标与国内同类指标相比偏高。而对于国外越来越严格的技术性贸易措施,2/3的企业专门收集了相应国家的贸易法规和标准情况,1/3的企业没有收集任何资料,只是围绕短期目标被动适应市场。
3.出口受阻原因分析 针对近年来农产品出口频频受阻状况,接受调查的企业认为*主要的原因:**是出口体制不顺,行业协会不健全,国内企业盲目竞争。其次是遭遇国际市场以“质量安全”为由的“合理”的绿色壁垒。第三是农业标准化生产程度低,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高等。第四是农产品产销信息不对称、“连锁反应的结果”——遭遇国际市场舆论壁垒等原因(见图2)。由此可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农产品健康、有序、稳定走出**的重要因素。
4.企业自我改进措施 针对出口受阻的现实和国际市场越来越密集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的趋势,接受调查的出口企业提出要在原料供应、生产管理、市场营销、人才培养、行业协调以及技术革新等方面进行改进。归纳起来不外乎两点:一是要苦练内功,即通过强化生产管理、改进技术、严把投入品关、增加自检自控能力等措施,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二是要加强沟通协调,即积*通过HACCP和IS09000等质量体系认证,争取国际互认,培养国际型的营销人才,修正营销策略,建立行业协会一致对外。
5.对政府进一步贡献的期望 接受调查的企业认为政府应该在政策监管和宏观服务等方面做更深入细致的工作,以帮助出口企业走出困境。
(1)在政策监管方面。提出要进一步规范农、兽药市场;强化和统一国内各类相关认证,并逐渐法制化;调整农产品出口企业税收,继续对农产品出口实行出口退税政策并适当提高税率;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提高全社会质量安全意识;适当控制农产品进口,保护国内产业;改革配额制度,对涉农企业设立注册登记制度;设立农业风险基金。
(2)在宏观服务方面。应该进一步简化检验检疫手续,减少收费;推广新技术,介绍新贸易法规,指导企业适应变化;牵头与国际知名认证机构的合作;引导企业与国际市场接轨,帮助企业争取更多的权利和公平竞争的机会;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如资金扶持、科技搭配;对标准化、规模化的农产品出口企业给予资金扶持等。
三、研究结论
通过上述调研可以得知,虽然中国农产品出口企业已经在人力、技术、意识上具备进入国际市场的基本条件,但是在国际贸易绿色壁垒越来越密集、越来越严厉的背景和中国农业“小生产、大市场”的国情下,仅靠企业自身分散、微弱的力量是无法与占据主动权的各类进口国/地区相抗衡。当前农产品出口受阻的内部原因主要有二:一是企业自身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程度低,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高。二是政府应该提供的公共服务和政策倾斜没有及时体现,导致企业负担过重,无以为继。因此,在政策层面上,政府需要尽快建立健全“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核心、以扩大农产品出口为目标”的相关制度,避免政府职能的“缺位”和“不到位”,并落实制度实施效果。
四、新阶段扩大中国农产品
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研究提出在政策资金、生产基地的源头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宏观服务和国际话语权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1.强化政策资金支持 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农产品出口企业绝大部分都没有土地、房屋等固定资产作为银行抵押,流动资金严重不足。
(1)建立健全促进农产品出口的资金政策体系。贯彻落实中国扩大农业对外开放、促进农产品出口的精神,借鉴国外支持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构建和完善多层次的农产品出口政策促进体系,探索建立扩大农产品出口的财政、税收、金融、保险机制。
(2)要以出口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为重点,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优化资金投向。建议提高出口信用保险费用的补贴比例,在国家对农产品出口信用保险补贴40%的基础上,各省加大省财政补贴幅度,鼓励农产品出口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利用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加强出口风险管理,提高企业规避风险的能力。
(3)强化各项扶持政策的贯彻和落实。有关职能部门要切实履行各自在鼓励农产品出口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强化服务意识,扎实有效地工作,确保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2.强化生产基地的源头管理 目前,阻碍中国农产品出口的直接影响因素是疫病和农、兽药残留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高。为确保出口农产品符合国际市场需求,政府必须加强对生产基地的源头管理,督促企业抓好基地管理,减少出口风险,保证利润。全面建立全国统一的出口生产基地生产者档案管理制度,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追溯管理。全面强化农产品品牌建设,加强国际农产品品牌推荐工作。
(1)全面强化标准化示范县(场)的建设。要把标准化示范县(场)的建设同出口基地紧密结合在一起。农业部已经启动的示范县(场)建设项目,为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的生产提供了很好的载体,通过示范县 (场)的建设推动标准化生产,带动农户提高科学技术水平,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 (2)全面强化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农业投入品经营许可管理。要对农业投入品进行监管,必须将农业投入品经营许可管理制度落实到位,杜绝违禁农药、不合格肥料等违规农业投入品在出口基地使用。配合建立农业投入品使用档案登记制度,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
3.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出台实施为依托,**强化对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的例行监测工作,增强监测检查内容;强化对重要出口农产品产区的产地准出管理,要将市场准入的关口前移,在农产品产地实行产地准出管理,通过农产品产地速测,构建一道防火墙,将不合格的农产品挡在进人流通环节的人口;探索建立一个滚动式的、动态的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及时更新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并加大对农药、兽药、饲料和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的整治力度,严格查处生产、流通、销售和使用等各个环节的违法行为,完善奖惩处罚和责任追究制度。鼓励和引导企业建立健全自检自控体系,支持企业进行IS022000体系认证和HACCP认证,对出口农产品推行GAP认证,建立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
4.强化对出口企业的宏观服务 一是建立农产品出口预警信息系统。密切跟踪研究国际市场消费的需求和趋势,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农产品对外贸易策略,发布农产品出口主要数据及主要市场情况、政策信息、进口国有关技术法规、标准、检验检疫措施等。二是全面启动农产品国际贸易风险评估机制。三是牵头建立出口商品行业协会。借鉴大蒜、兔肉等出口协会建设经验,选择水产品、禽肉、蔬菜、水果、花生等重点出口产品,建立健全出口商品行业协会,实行企业自主约束、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四是完善农产品国际市场信息服务体系。通过驻外机构,加强对国际、国内农产品市场信息的收集与管理。
5.强化国际话语权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 (CAC)已被世界贸易组织确认为3个农产品及食品国际标准化机构之一,食品法典标准被认可为国际农产品及食品贸易仲裁的重要依据。今后,作为CAC成员国以及CAC农药残留委员会和食品添加剂委员会的主席国,中国要利用已有的资源,根据CAC工作动态和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及国内外贸易情况,结合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规划,合理制定中国食品法典工作计划。此外,在全面参加CAC活动的过程中,应逐步提高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的程度,不断强化国际标准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