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糖纤维雪碧、无糖零度可乐、无糖杏仁露、无糖酸梅汤、芬达零卡系列……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更多人选择购买无糖饮料,市面上的无糖饮料新品也层出不穷。无糖饮料真的不含糖吗?无糖食品又是如何获得消费者青睐的?记者日前对北京的“无糖圈”进行了探访。
图源hippopx
年轻消费群体需求量大
如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购买饮料时会关注其成分标签,特别是糖分的占比。
记者日前在北京通州万达某品牌饮品店内看到,点餐台前摆放着“0糖低卡”的提示牌,上面同时写有“不含糖分”“原味天然糖分”等字样。点餐小程序中,大部分产品都有“0糖低卡”选项。该店店员说,如果消费者有需求,商品一般都可以做成无糖或者低糖的。
“低糖会对身体好一些,喝得更安心,摄入的脂肪可能会少一点。”在某高校读研的女学生告诉记者,从大学开始,她就是“零能量”“零脂肪”饮料的忠实粉丝,她周围不少女生也因为注重保持身材,在选择饮料时也会特别关注饮料中的糖分占比。
在通州某小区的超市里,标注着“无糖”字样的饮品被摆放在货架显眼位置。除了常见的无糖可乐,还有一些品牌的杏仁露、茶饮、酸梅汤等都推出了无糖产品。
“无糖饮料价格虽然高一些,但愿意买的人并不少,以前爱喝碳酸类饮料的顾客如今都偏爱无糖款。”该超市负责人刘女士说,她从前年开始就把无糖饮料、代糖饮料放到超市货架的显眼位置。
“糖含量已经逐渐成为评价是否健康的一个新标志。”上海市饮品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陈杰认为,随着新时代的消费者愈来愈重视健康饮食,各种无糖、零脂肪、零热量的饮料将成为热销产品。
无糖饮料并不是**好
无糖、低糖饮料,因既能满足很多人的口味要求,又减少了对摄入过多糖分的担忧,符合“既要好喝过瘾、又要健康不胖”的新需求,因此在追求健康的人群中受到推崇。记者注意到,虽然这些饮料包装都会在显著的位置标注着“无糖”字样,但仔细观察配料表可以发现,一些无糖饮料中会标注含有安赛蜜、蔗糖素、木糖醇等成分。
无糖饮料中的甜味是不是来自这些成分呢?有业内人士解释称,很多无糖产品口感很甜,是因为添加了甜味剂,也就是平时所说的代糖。在相同的用量下,代糖饮品的甜度远高于蔗糖,所以在满足同样的口感要求下,用量相对较少。比如,阿斯巴甜的甜度比蔗糖甜约200倍;糖精是零热量甜味剂,比蔗糖甜200—700倍;三氯蔗糖比蔗糖甜600倍,是**用糖制成的低热量/零热量甜味剂;甜菊糖比蔗糖甜30倍,但身体不会代谢甜菊糖,因此没有热值,并且不影响血糖水平。
甜味剂有很多种类,按照来源可分为天然和人工合成甜味剂,按营养价值可分为营养性甜味剂和非营养性甜味剂。比如,家庭中用得较多的蔗糖、葡萄糖等就是天然的营养性甜味剂,像食品生产工业中用得较多的糖精、安赛蜜等就是属于非营养性甜味剂。
根据我国《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规定,当食品中的能量低于17千焦/100克(固体)或100毫升(液体)时,就可以标注“0能量”。当含糖量低于0.5克/100克(固体)或0.5克/100毫升(液体)时,就可以标注“含糖量为0”。所以即便是“无糖”饮料,也并不等同于完全不含糖,只是含糖量未达国标规定的量。
长期饮用无糖饮料真的没有副作用、不会变胖吗?专家提醒,虽然0糖0卡的饮品具有能量低的特点,但也要科学合理地饮用。
对于减肥人群来说,无糖饮料也不是一个*佳选择。因为无糖饮料中糖摄入过低,不能满足机体基础能量的需要,体内糖原的储存只能维持数小时,必须从膳食中不断得到补充,当体内糖摄入不足时,人体的组织器官如脑和神经组织就不能正常运行,导致大脑反应迟钝,也会造成体内酮体增加。
以差异化和功能化破局
事实上,无糖的市场一直存在,只不过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摄入过多的糖不利于健康,无糖概念才逐渐深入人心。即便这样,消费者仍然没有放弃对口味口感的追求,仍有不少年轻消费者难以接受“无糖”的口味。农夫山泉在2011年推出的无糖茶“东方树叶”,因不加糖,没有甜味,部分消费者并不买账。
此外,无糖饮料一直都存在定价偏高的问题。比如,同样500毫升的茶饮料,一款无糖乌龙茶售价6元,含糖的绿茶售价3元;无糖可乐和含糖可乐虽然售价都是3元,但无糖可乐比含糖可乐少100毫升;即使走进奶茶店,选择低卡甜菊糖替换原本使用的冰糖糖浆,也需要另外加1元钱。虽然愿意“尝鲜”的用户给企业带来了销量,但定价偏高仍会一定程度上“劝退”部分打算复购的消费者。
从小众走向大众,无糖饮料整体上处于快速发展期。业内专家表示,无论是无糖还是添加膳食纤维,都是饮料功能化的体现。随着进入的企业越来越多,可能会出现产品同质化趋势,因此,未来如何突出产品的差异化和功能化优势,顺应健康化潮流,将是国内饮料行业竞争的重点。
专家提醒,市场拼杀激烈,监管也不能落后,既要对产品的添加剂、包装、宣传等环节进行监督,防止浑水摸鱼,更要引导消费者形成正确的减糖饮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