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河间,人们**想到的多半是驴肉火烧。河间驴肉火烧有着数百年的发展历史,外表酥脆、肉馅松软且营养价值高,其制作工艺更是在时代的发展和沉淀下不断完善和升级。小小的驴肉火烧,早已经成为河间市的一张大名片。5月7日,以“味道河间·飘香世界”为主题的河间驴肉火烧美食文化进京推介会在北京举行。此次活动的举办,旨在通过地区特色美食文化打造城市品牌形象,展示地域文化底蕴,推动传统文化传承,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培育驴肉火烧产业 打造河间城市品牌
河间驴肉火烧作为河北省河间市的特色产业,有着独特的美食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据了解,目前河间市驴肉生产企业有19家,驴肉加工小作坊69家,驴肉火烧从业人口5万余人,拉动全产业链产值达80亿元。如今河间已拥有高玛纳、功夫驴、李春秋、老孙头等多家***品牌,其中,仅功夫驴在全国就有超过340家加盟店。2012年,“河间驴肉火烧制作技艺”被列入河北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此次活动是河间驴肉火烧首次走进北京推介。在过去几年,河间已经举办过多次驴肉火烧文化节,除了美味的驴肉火烧,河间驴肉火烧美食节也将旅游、音乐等元素进行融合,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中国驴肉火烧之乡”的魅力。2016年,河间驴肉火烧被评为“中国旅游**小吃”,录入“河北旅游特色商品名录”。
河间市市委书记尹卫江表示,此次活动的举办,就是要进一步深度挖掘河间驴肉火烧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弘扬河间传统美食文化,强化河间美食文化品牌,不断推动文化传承与品牌创新。河间市为驴肉火烧产业确定了“走龙头化带动、连锁辐射、品牌化建设、政府引导孵化产业链”的路子。
中国饭店协会副秘书长金勇表示,将通过中国饭店协会美食产业合作平台资源,助力河间驴肉火烧产业展示和共享合作,培育出河间驴肉火烧的全国龙头知名品牌,推动河间驴肉火烧走向世界。河间市市长王少杰表示,城市品牌打造要始终秉承河间人的工匠精神,把河间驴肉火烧打造成中国快餐代表性美食典范。
建起五个“壁垒” 发展地域文化经济
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会长刘兆彬提出,河间驴肉火烧产业目前存在“三大三小”的局面,即:产业很大,但是单体企业的规模不大;产值很高,但是利润率不是很高;名气很大,但是叫得响的品牌数量不多。驴肉火烧产业要真正成为河间市的一个支柱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注重“五个转变”。一是从农业文明街头小吃向工业文明城市文明美食文化转变;二是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提升型转变,三是从过去小门店、个体、分散的经营向现代化、公司化、组织化的方向转变;四从过去传统的***手工制作向品牌化、机械化、智能化转变;五是从过去开门办店、坐等顾客上门向现在互联网、线上线下融合转变。
驴肉火烧的现代化品牌之路该怎么走?刘兆彬认为,**,要打牢品牌的质量根基,包括标准化、计量、认证和检验检测四个方面的根基;其次,要组织专家、行业和企业,从规模、定位、知识产权、组织化和传播等方面共同研究制定产业的发展战略;第三,河间驴肉火烧的品牌之路要走好,更重要的是要弘扬工匠精神,做百年企业,要深度挖掘驴肉火烧的文化内涵和饮食传承,重视从业者的职业培训、职业教育。
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河间驴肉火烧要做大做强,**要建立起五个“壁垒”,包括知识产权、标准、技术、品牌和规模。我国餐饮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3.9万亿元到2018年的4.2万亿元,2019年预计达到4.6万亿元,说明市场空间很大,关键问题是产业端怎么匹配消费端的核心需求,这个壁垒非常关键。筑好五个壁垒后,再去谈下一步如何做大做强。即做好顶层设计,再通过五个端口把驴肉火烧做到落地。其次,行业要高速发展,要引入资本,建立或培养出一两个龙头企业,解决目前整个驴肉火烧行业存在的散、乱、杂、小等问题。第三是产业链,要从养殖到配套去整体完善。*后是消费端,要以互联网思维去实现消费趋势的变现,实现自己在整个产业端的诉求。
近年来,河间市一直在努力规范驴肉火烧产业。据河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孟战恒介绍,目前,河间驴肉火烧已经有《河间驴肉火烧》《河间驴肉火烧加工技术规范》两项团体标准。两项标准的实施,将使河间驴肉火烧产业的发展更加统一、规范。河间驴肉已经入选供京食用农产品对接目录。河间源福肉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国明认为,河间驴肉火烧正在走向标准化、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产品多样化,下一步要在保持传统风味的基础上,不断开拓新的产业链和对产品创新升级。
会上,河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与北京五洲恒通认证有限公司、禧云世纪管理咨询(天津)有限公司分别正式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河间市源福肉制品有限公司与成都伍田食品有限公司也签署了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