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销回暖,棉纺行业走出低谷
在经历了经济危机*困难的时期之后,在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之下,棉纺织行业进入了企稳回升。2009年棉纺产品产量、效益、投资全面恢复,其中2009年1-11月棉纺织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350.37亿元,增长14.12%,增幅提高2.1%,棉纺织业利润率达到3.94%,同比上升0.53%。但同时出口形势不容乐观,外销市场严重缩水。而今年在春节过后,整个行业也迎来了“春天”。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统计中心的统计,2010年1-2月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纱产量达358.22万吨,同比增长26.52%;布产量累计达100.81亿米,同比增长51%;棉制纺织品服装出口累计达111.59亿美元,同比24.31增长%。受原料价格的上涨传导和下游市场需求的回暖,纯棉纱价格一路上涨,与会的企业代表们纷纷表示今年一季度订单多的忙不过来。
对于这产销两旺,行业一片向好的形势,徐文英会长给予了肯定。他简单分析了涨价原因,**是棉花价格的上涨,带动下游产品价格的跟涨。第二,他认为整个市场到去年年底开始出现企稳回升,国际需求开始复苏。国外市场在危机时期消耗大量库存,经济复苏之后,采购开始大量补库。再加上棉花价格,纱价一直上涨,导致大量订单集中下单。因此,他也提醒企业切勿盲目乐观,制约行业发展的因素仍然存在。
结构调整,坚持科技创新、节能减排之路
2010年是我国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后一年,也是为“十二五”规划启动实施创造良好条件至关重要的一年。对于棉纺行业既有发展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
我国棉纺织行业经过了改革开放的三十年,已经发展成了世界大国,加工能力稳居世界**。中国棉纺行业由大国向强国的道路上迈进。但经过此次金融危机的洗礼,也使我们深刻认识到行业内部存在的问题。在本届理事会上,徐文英会长的报告为我们逐渐展开了行业未来发展的蓝图。
要实现行业的整体提升,实现从棉纺大国向强国的跨越,**就要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徐文英会长提出,进一步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是2010年乃至“十二五”棉纺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在七八十年代,为了满足发展的需要,我国的纺织行业产能快速增长,但这种粗放型的发展方式也使我们现在面临着资源紧缺、环境恶化、劳动生产率低等问题。经过金融危机的洗礼,企业家们应当把目光放在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和转变发展方式上来,而不再追求盲目扩大产能。
要进行结构调整就必须淘汰落后,减量升级。《纺织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实施淘汰落后设备和产能的计划。棉纺织行业响应国家政策除了相继公布了淘汰建国前和“1”字头全部纺织设备外,淘汰“A”字头细纱机系列。同时提出采取“等量置换”和“减量置换”办法淘汰落后产能。徐会长在会议上特别强调鼓励“减量升级”,尤其是在内地和沿海地区,不鼓励大规模发展产能,而是要生产高端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当然协会对于向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还是予以支持。
其次是要立足科技创新。“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产业升级要依靠科技创新。徐会长提出,棉纺行业要通过科创新来推进产业升级的步伐。尤其协会提出的建立新产品开发战略联盟的思想,更是从整个产业链出发,集合上下游资源,形成优势互补,既能节省成本的投入,又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要实现整个行业的提升和跨越,还需要坚持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两化融合,坚持开展节能减排工作。记者从会上得知,去年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组织和指导下,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联合中国纺织工业会信息部做了一次对棉纺织行业中等规模以上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的评估工作。评估结果得到了工信部的肯定,走在了纺织其他行业的前列。
随着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对绿色生产管理的要求,继续抓好节能减排工作成为行业协会接下来的重点工作之一。做为一个行业的引导者,棉纺协会在本次会议上向企业推广节能风机、节能设备和棉纺ERP建设。接下来,协会将会结合更多的工作来引导企业做好节能减排的工作。
*后,警惕行业制约因素。虽然预期2010年纺织行业回升向好,但向好基础还不稳定。企业必须时刻警惕各种制约行业发展的因素,如原料、劳动力成本的上涨,融资困难问题,贸易壁垒以及招工难等。
另外,在本次理事会上代表们也期望政府及有关部门在棉花配额的发放、新疆棉花运输及汽运补贴问题、稳定棉花价格、增值税平征平扣、进口棉花取消滑准税等政策上给予棉纺织行业予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