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植棉面积减少其一,半粮半棉区一些“打游击战”种棉户纷纷抛弃棉花,有的种上了小麦。据河北平乡县西小固一农民朋友反映,2004年春棉花面积占到2/5,到秋后一下子减少了50%以上。馆陶县一些村子几乎不见棉田。有的打起了辣椒、药材等作物的主意,如河北鸡泽县、河南濮阳县等地,在2005年的辣椒面积都将新增10万亩。其二,棉花主产区的一部分棉农也忍不住改棉田种小麦。据河北成安县农业局调查,预留棉田减少18%~25%。据河北临西县农业科技协会的调查,该县棉田面积减少23%。河北威县棉田面积减少有15%左右。其三,据报道,我国2004年冬小麦(即2005年夏收小麦)播种面积将达到2120万公顷(3.18亿亩),较2003年增加了4.95%(152 0173 3840万亩)。小麦面积增加的这152 0173 3840万亩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棉田转化而来的。综合以上因素分析,2005年植棉面积将减少15%左右。
棉区种棉效益相对较高
棉花是耐旱、耐盐碱作物,整个生育期的灌水量比小麦、玉米要少很多(可以少浇3水),从水资源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看,棉区适合种植棉花;特别是河北省的一些“植棉大县”、“植棉大市”大多处在“黑龙港流域”,地质比较差、土壤偏碱、水资源匮乏,种棉花仍是必然选择。如一位威县棉农告诉笔者:“破地”(地质差)种棉花亩产籽棉200~275公斤,而种粮食也就是小麦亩产300~350公斤、玉米亩产350~450公斤,而且种棉花比种粮食的施肥少(一般可节省一季玉米的用肥),浇水也少(种棉一般2水,而种粮至少要5水),还是种棉相对好一些。
棉区的棉农少则种棉十几年,多则几十年,种棉早已经习惯成自然。多年的风云变幻,调整来调整去,棉区老百姓还是种棉花,且植棉经验丰富,单产水平比较高。同时,加之目前高抗病抗虫棉、免整枝懒汉棉、多抗型棉花等高科技新品种,间作套种立体高效模式的示范推广,种棉增效也不是什么问题。
棉花是需求量巨大且特殊的重要商品,相对于蔬菜、药材等其他种植业来说,种棉市场风险较小。河北广宗县一位叫关长俭的老棉农说:“我种了药材卖不出去就是‘草’,见不到一分钱!我种了棉花,就是价格再低也有人买,也可以变成钱。”
作者:河北馆陶县农研会 王智广 河北成安县农业局 李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