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棉花苗情总体略差于上年同期
全国优质基地科技服务安徽省项目组于7月14-16日对安徽省淮北、江淮和沿江三大棉区共500个农户棉花生产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今年我省棉花长势总体差于去年同期。调查显示:到7月15日,全省棉花果枝数为12.01台,比去年同期减少0.75台,果节数为37.93个,同比减少0.42个,伏前桃为2.36个,同比减少1.73个。
沿江棉区:今年梅雨前期降雨量雨日比往年明显偏少,棉花发育迟缓,花蕾脱落严重。7月上中旬的连续降雨,促进了的棉花生长,但暴雨造成棉花黄叶茎枯病偏重发生,另外盲蝽象危害较重,幼蕾脱落较多。近期由于肥水碰头,棉花营养体长势较快,缺钾现象较普遍。
江淮棉区:前期干旱,后期连续阴雨,部分棉田水发旺长,结铃性差,蕾、花、铃脱落较为普遍,部分棉花缺钾,出现早衰。
淮北棉区:6月中旬至7月上旬,沿淮地区普降暴雨,降水量近200mm,造成严重内涝,棉花渍害严重,生长缓慢,棉花脱落严重。
二、2006年棉花种植面积有所增加
据全国优质基地科技服务安徽省项目组调查,2006年安徽省棉花种植面积较上年增加4%(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调查增幅为5.1%),棉花面积可达到600万亩。增加的面积主要在沿江棉区的岗地,淮北棉区各地棉花种植面积有增有减,但总体有所增加,江淮棉区棉花面积基本稳定。
三、棉花种植新技术应用态势良好
1、棉花“两无两化”栽培即“无土育苗、无载体裸苗移栽,工厂化育苗、机械化移栽”新技术(中国棉花研究所研究发明),在安徽省安庆市、铜陵市、无为县、亳州市等示范面积达5000亩,目前棉花长势良好,农民和企业积*性很高。
2、棉花专用缓释配方肥(安徽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国家棉花改良中心安庆分中心研制)在望江、无为、东至、固镇等20多个县点示范,应用效果良好。该肥料具有养分供给及时、有效期长、养分全面、田间管理简化、肥料利用率高等优点。
3、棉花测土配方施肥应用面积大:望江、东至、无为、固镇等植棉大县均启动棉花测土施肥,深受农民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