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而近年来的棉花种植销售情况时有起伏。今年棉花收购情况怎么样,农民种棉积*性高不高?12月中旬,记者来到曾是全国棉花生产“明星”的高唐县一看究竟。
高唐县植棉面积曾高达60万亩,后逐年减少。去年,该县植棉25万亩,由于遭遇恶劣天气,棉花产量和品质受到较大影响,平均亩产仅为350斤左右。今年植棉20万亩,由于天气较好,平均亩产450斤左右,高产的达600斤。
棉花种植面积为何减少?县多办副主任陈军认为,一方面植棉风险比较高,近几年棉花价格一再波动,棉农种得“提心吊胆”。另一方面,种棉劳动强度大,比较效益低。棉花相比小麦、玉米用工多,而小麦、玉米种植补贴力度大,农民得到的实惠多。
“棉花价格国内与国际市场出现严重倒挂,国内外棉花差价从去年九月份的1000元/吨扩大到目前的5000元/吨,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的低价棉对国内市场形成较大冲击。国内棉价高于国际棉价,有利于保护棉农利益,但从长远看,国内外差价太大不利于整个棉花产业的发展,棉纺织企业更倾向于使用进口棉,*终还是增加棉农的种棉风险。”陈军分析说。
三十里铺镇前屯村村民朱宪文,今年种了20亩棉花,提起棉花行情,朱宪文不乐观。“今年天气比去年好些,一亩地能收个430斤左右。”他家的籽棉还没有卖,“价格不合适,再等等看吧。”
去年,高唐的新棉上市的开秤价在每斤3.6元左右,今年达到4.1元。虽然价格高了,但朱宪文却不想卖。朱宪文算了一笔账:机器耙地100元,播种50元,肥料152 0173 3840元,浇水200元,薄膜50元,用药100元,再加上收获时的人工费,一亩棉田的投入近1000元,4.1元的价格,实在没有多少钱可赚。“同样的一亩地,种粮食的收益为700元左右,而种棉花比种粮食费事得多,尤其在采摘期间,每公斤1元的人工费都招不来采棉工。”前屯村植棉2800余亩,几乎每家每户都种棉花,然而近期卖棉花的却没几家。
前屯村支部书记柳泽营说:“种棉投入多,收入少,这就是现状。因为前屯村土质不好,基本是盐碱地和沙土地,种粮食收不了多少,棉花耐旱,适合种植,要不然村里人早就不种棉花了。”
在三十里铺镇,来自夏津县的“棉经纪”侯勇军说,跑**收不了多少棉花,种棉花的农民越来越少了,还不愿意卖。高唐本地的“棉经纪”盛学清说,他现在不仅在本县跑,还到附近几个县市收购,图的就是多收些。比起往年,今年收购挺困难。
三十里铺镇是全省数得着的棉花加工流通集散地。全镇有棉花加工企业及纺纱企业87家,籽棉年加工能力80万吨,棉花产业集群年销售收入52亿元。
该镇的兴隆棉业有限公司是国储棉的供应商,近段时间**的收储量为30余万斤。该镇有10家像兴隆这样的主要供应国储棉的棉花加工企业。兴隆公司总经理王万强说,现在我们90%以上的棉花都供应国储棉,棉纺织企业这块连10%的量都消化不了。
记者还听到介绍:为规避市场风险,棉纺织企业用多少采购多少,基本不存棉;不供应国储棉的棉花加工企业,也是根据棉纺织企业的要求,临时收购,及时加工,立即销售,不存棉花。
收购资金短缺也制约了收购。该镇的一项调查显示,由于贷款手续繁琐、利率高、期限短等多方面原因,导致棉企宁肯自找民间融资也不向银行贷款。从银行争取到的收购资金仅占20%,其他的是通过民间融资、自筹收购资金解决,利息较高。而支付利息的支出占据了投资者的相当部分的利润,从而减少了投资者的净收益,影响了企业的再投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