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约有价值4300万欧元的中国纺织服装订单产品因配额问题无法入关,欧盟零售商“无货可卖”却还得支付仓储费用——
中欧纺织品协议生效40天后,欧盟开始体会到当时自己主动设限的尴尬。
欧盟委员会19日宣布,今年欧盟从中国进口女式衬衫的配额已于18日用完,胸衣、T恤和亚麻纱等十大类中国纺织品今年的进口配额预计也将于近期亮起红灯。受此影响,目前约有价值4300万欧元按订单发往欧洲的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因配额问题积压在欧洲各港口无法入关,而欧盟零售商却不得不面临“无货可卖”的窘境。
欧盟进口商的“噩梦”
大批中国纺织品囤积港口使欧盟进口商、零售商和消费者蒙受的损失显而易见:这些无法入关的纺织品是应订单发出的,生产企业不负责任,欧盟进口商一方面花钱拿不到货,还要支付积压期间的仓储和装运费用;另一方面,应季服装上市在即,没有时间重新订购,不少零售商将面临无货可卖的窘境。
同时,随着其他各类纺织品配额相继临限,囤积的现象还可能进一步加剧。这些囤积在港口的纺织品每天都在给进口商和零售商带来新的损失,如问题在短时间内得不到解决,估计有些进口商只好把货物扔进大海或者烧掉,因为把它们运回中国还要另付运费和关税。
面对日益严峻的形势,欧盟进口商如坐针毡,在不断加大对本国政府和欧盟游说力度的同时,以德国**女装品牌Gelco和瑞典大型服装连锁零售商H&M为代表的纺织品零售商已经向法院提起诉讼,力图通过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利益。
放松限制呼声日高
在进口商的强大压力下,不少成员国要求欧盟对中国纺织品采取“更灵活”的态度。瑞典服装行业协会指出,欧盟对中国纺织品进口设限,不仅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而且会导致就业岗位减少,因为大批服装进口商或零售商可能因此破产或出现巨额亏损。瑞典工业和贸易大臣托马斯·厄斯特罗斯近日在致欧盟贸易委员彼得·曼德尔森的信中,强烈要求欧盟大幅度提高、直至彻底取消对中国纺织品的进口配额。厄斯特罗斯在信中指出,欧盟内部贸易保护主义的倾向很严重,欧盟委员会必须意识到这种行为的后果。他在信中警告说,问题若得不到快速解决,瑞典公司很有可能将采取法律行动。丹麦经济部长本特·本特森对厄斯特劳斯的观点表示赞同,希望欧盟尽早对纺织品配额体制进行改革。
欧盟委员会发言人16日证实,德国、荷兰、瑞典和丹麦等四个欧盟成员国已正式要求欧盟委员会放松对中国纺织品的进口配额限制,欧委会正在与有关方面就这一问题进行紧急磋商。该发言人说,欧盟成员国已经授权欧委会“灵活处理”中国纺织品进口配额问题。欧委会正在与成员国政府、零售商和中方接触。
“设限派”法国态度转弯
长期以来,欧盟内部一直在是否应对中国纺织品设限的问题上争论不休,以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为代表的“设限派”与以英国、瑞典和丹麦为首的“反设限派”意见分歧严重。而此次“积压事件”后,法国态度的152 0173 3840度转弯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
法国全国服装连锁店委员会主席吕西安·奥迪耶日前对新闻界抱怨说,法国的贝纳通、扎拉等服装连锁店目前均无货可进。法国《费加罗报》近期先后发表题为《欧洲沒有套衫和长裤了》和《廉价中国纺织品使法国销售商利润大增》的文章,描述了欧洲商家和民众对中国纺织品的需求。
在国内进口商和零售商的呼吁下,法国外贸部长级代表克里斯蒂娜·拉加德17日表示,欧盟应以更加“务实”的方式执行中国纺织品进口配额政策,避免欧洲进口商订购的中国纺织品继续大量积压在欧洲各海关和港口。
两大游说集团角力
在重启纺织品配额讨论的呼声日益高涨的时候,欧盟内分别代表纺织品生产商和进口商利益的游说集团之间的角力也日趋白热化。
代表家乐福、欧尚等重要欧洲零售商的“外国贸易联合会”法律顾问林德告诉记者,从欧盟酝酿对中国纺织品启动“特保条款”开始,联合会便不断向欧盟委员会、欧洲议会和各成员国表达他们的关切,提醒欧盟决策者,仅凭几个月的不完全统计就单方面对中国纺织品设限,不仅有损于欧盟一直倡导的自由贸易原则、不利于有关产业的结构调整,而且会给欧洲零售商和消费者带来巨大损失。
林德对“欧洲纺织服装组织”今年在欧洲议会旁的公园里放飞100万只气球,象征中国纺织品使欧洲丢掉100万个就业机会的做法不以为然,她说:“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发达国家为保护1个纺织业就业机会,就会造成35个发展中国家的纺织工人失业,加上因限制中国纺织品进口给欧盟零售业造成的就业压力,这种损失是无法用几千万只气球来代表的。”
林德表示,中国纺织品在港口出现囤积后,据初步统计,欧洲零售商在关键的秋冬交易季节可能损失8亿欧元零售额,为此,欧盟的纺织品进口商正在更为积*地联合在一起,力求在欧盟未来制定的贸易政策中体现自身的利益。
比利时纺织业联盟主席表示,尽管中欧6月份达成的纺织品协议仍不足以保护欧洲企业,但重新讨论,甚至试图放松对华纺织品配额的做法是不能被接受的。在他看来,进口商们在明知全球纺织品配额取消后欧盟将启动“特保条款”的情况下,仍从中国大批订货,*终导致商品囤积是“咎由自取”,因为这本身就是进口商必须承担的“风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