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为新世界葡萄酒阵营中的新锐力量,同时又是未来葡萄酒的**主力消费市场。2012年中国进口葡萄酒市场值得我们反思。
反思之二:大行其道的贴牌路线寿终正寝?
说到贴牌(OEM)问题,不能不说这是中国商家“称雄”于世界葡萄酒市场的一把“利器”。也正是因为贴牌,才得以让捉襟见肘的旧世界葡萄酒列强能抢滩中国市场,并据有一席之地——供小于求,买方说了算。因此,也就有了近几年中国进口酒市场的如火如荼,但有多少真正意义上的旧世界葡萄酒涌向中国市场?
“契约至上”的旧世界庄主们群体性的讳莫如深。古人云,“白马非马论”,葡萄酒里有“此马非彼马”。换言之,中国消费者所饮用的葡萄酒和国外消费者饮用的同类产品多少是有区别的。由于产能、品牌知名度的局限和传播成本的考量,众多新旧世界葡萄酒厂家选择的是成为中国品牌——更多的是在国外注册,在中国寻求代工基地。贴牌理念打破了那只看不见的“手”——价格调控的根基,好产品放之四海而皆准,但进入中国的众多葡萄酒有多少能名副其实?一定程度上,也正是贴牌让进口葡萄酒尤其是法国葡萄酒在中国颜面扫地,因为贴牌稍微控制不好,就成了仿冒、假冒。中国消费者不明就里,怎么大小拉菲越喝越多?而法国葡萄酒制造商却是心知肚明。
时值旧世界葡萄酒产能急剧下滑,诸多庄主也开始由短视变为长线布局——正本清源,坚守货真价实。这看似简单,真正实施起来还需要一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