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福州6月1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陈强)面对国际乳制品的低价竞争,中国奶业的出路何在?昨天在福州举行的第六届中国奶业大会暨第四届海峡两岸巴氏鲜奶发展论坛上,与会专家提出,“发展巴氏鲜奶,避强就弱,新鲜致胜,是中国奶业破局的方向”。
随着我国加入WTO,并先后与新西兰、澳大利亚等产奶大国签署全面自由贸易协定,我国的乳业市场已成为全球化贸易市场。在洋奶粉大量进入中国之后,液态奶进口量也在剧增,对中国奶业造成了很大冲击,山东、河北、内蒙古等地甚至出现了大面积“倒奶杀牛”事件。,
中国奶业协会乳制品工业委员会副主任、**工程师顾佳升在论坛上说,巴氏鲜奶是保质期短于10天的特殊商品,是奶制品国际贸易的“盲点”。对于正常的国际贸易而言,长距离冷藏运输短保质期的巴氏鲜奶很难做到。巴氏鲜奶是具有“人无我有”性质的一种液态奶品种,认真做好巴氏鲜奶将是中国奶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可靠选择。
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谷继承认为,由于民族奶业正处于发展阶段,总体竞争力还较弱,与国外相比,奶粉、奶酪等产品的优势小,加大巴氏鲜奶消费宣传的力度,发展巴氏鲜奶,可以提升民族奶业的竞争力。
此前,农业部原副部长、中国奶业协会会长高鸿宾曾表示,在贸易全球化的环境中,我们不可能用行政手段控制进口。我们要扬长避短,发挥自身优势。在他看来,优势就是生鲜奶。“我们的原则是就近、就鲜,这是我们独特的优势。我国奶业必须在竞争中保持和保证生鲜奶的优势。”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乳业**研究员宋亮分析说,去年的“倒奶杀牛”事件,是国际奶粉价格波动对民族乳业影响的一个缩影。国际原奶价格从2014年年初开始下跌,每吨比国内原奶价格差一两万元,很多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使用廉价的进口奶粉还原生产常温奶(纯牛奶)、低温酸奶等乳制品,造成了国内奶源需求下降,价格下跌。根据国家规定,对于用复原乳(奶粉)作原料生产液态奶的,必须严格标注“复原乳”,但许多企业并没有做到位,这影响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许多消费者不了解,他们喝的所谓进口奶、高端奶,其实是用奶粉还原的。
宋亮指出,巴氏鲜奶只能以优质生鲜牛乳为原料,不能使用奶粉还原。因此,发展巴氏鲜奶,将避免受国际奶价波动的影响,保障我国奶牛养殖业健康发展。
“大陆的‘倒奶杀牛’事件,在台湾几乎不可能发生,因为台湾始终坚持巴氏鲜奶战略。”台湾乳业协会名誉理事长施宗雄介绍说,台湾乳业一开始就制定了低温巴氏鲜奶的发展方向,台湾自产的牛奶98%以上是以巴氏鲜奶的形式消费,*少数的常温奶只是为解决冬季剩余乳生产,这让台湾本土的奶业一直在稳健中成长。
论坛上,专家建议,应制定我国奶业的“新鲜战略”,建立起国际竞争的天然壁垒,打造我国奶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