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19年度储备棉轮入工作顺利结束。中国棉花协会对企业进行了参与储备棉轮入情况调查,多数企业反映,本次轮入机制设计更加尊重市场规律,结合国内外市场变化确定起拍价,并设置了交易暂停机制,在实现优化储备结构、提高储备
2019年12月2日至2020年3月31日,2019年度计划轮入50万吨储备棉,挂牌数量78.6万吨,实际成交37.16万吨,成交率47%,其中内地库成交35.91万吨,新疆库成交1.25万吨,参与竞拍企业103家。从调查企业反映的情况看:
价格方面。此次轮入中后期正值新冠疫情爆发,国内外棉价大幅下跌,由于轮入*高限价是根据上一周国内现货价格略有上浮制定,在一定程度上对国内棉价起到支撑作用。轮入期间内外平均价差为295元/吨,较非轮入期间下降明显,企业对这种内外联动机制的设置大部分持肯定态度。
企业参与方面。本次参与轮入的包括棉花收购加工、贸易流通和纺织企业。由于定价机制的设置加上轮入中后期国内市场价格大幅下跌,为企业在期现货市场之间套利提供了机会。据调查,本次参与轮入的多是已在期货市场上套保的企业,根据轮入价格和期货价差决定是否交储,而未做套保的企业交储积*性不强。
实施细则方面。多数企业认为质量、检验方面的要求过于严格。农产品与工业品不同,无法做到质量高度一致,而且二次公检采取的是抽样检验,取样不同结果也会有差异。对于二次公检不符合要求的棉花,无论是否存在调包等违规行为,均作违约处理,退货的同时还可能赔偿违约金,使诚信经营的企业也面临风险、承担不必要损失。
下一步完善建议。2020年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棉花、纺织行业遇到*端行情,订单急剧缩减、价格大幅下行、企业经营陷入困境。统计数字显示,1-2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38.3%,从事棉花收购、加工、经营的多为中小企业,经营更为困难。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国际政治、经济、社会各种“黑天鹅”事件频发,中美经贸摩擦一波三折,各种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棉花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农产品,同时又是国际化程度较高、具备金融属性的商品,产业链条长、涉及面广,在突发事件冲击下自我修复能力较弱,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国家棉花宏观调控主要手段之一的储备棉轮换,应该在抵御*端风险和应对紧急状态方面有更为灵活的方案和设计。建议:一是针对本次轮入,适当放宽二次公检条件,在一定允差范围内,对于非恶意违约企业,允许对其不达标棉花进行更换或按照允差做升贴水处理,减轻交储企业负担,减少资源浪费。二是完善轮换机制。在定价方式、轮换时间等方面,设计应对*端行情的预案,能够根据形势发展需要灵活调整。三是开展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建立行业“黑名单”和联合惩戒制度,尤其对在储备棉交易中弄虚作假的企业加大惩处力度,营造诚实守信、公平互信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