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冠肺炎在国外快速蔓延,国外防护用品等物资供求日趋紧张,很多国家纷纷向我国求助。但与此同时,受制于国外检测认证等技术法规刚性要求,我国
一、主要发达国家检测认证要求及近期放宽措施
美国:美国对防护用品也是进行分类管理。如医用口罩须获得美国FDA(FoodandDrugAdministration,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注册认证,企业需寄送样品给美国本土的FDA实验室进行检测,并提交注册申请材料,整个过程约需要4个月时间。民用口罩须获得美国NIOSH(NationalInstituteofOccupationalSafetyandHealth,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认证证明,企业需寄送样品给美国本土的NIOSH实验室进行检测,并提交技术资料,整个过程约需要4个月时间。2020年3月2日,美国健康与社会服务部发布公告,允许民用一次性过滤口罩等在向FDA提出申请后可在疫情期间供医疗机构使用。2020年3月5日,美国宣布对中国
日本:日本也是将医疗器械按照风险等级进行管理,风险水平决定产品的审批途径方式。以医用口罩为例,制造商须经日本医疗器械审评审批机构PMDA(PharmaceuticalsandMedicalDevicesAgency,独立行政法人医药品医疗器械综合机构)注册备案,制造商还须提供证明产品具备医用功能的相关证书或国际认证资料,符合中国、美国、欧盟标准的一般都满足要求。制造商申请PMDA注册过程漫长,一般需半年以上。民用口罩无注册认证要求。目前无放宽措施。
韩国:韩国根据风险等级将医疗器械分为四大类,与欧盟不同的是,口罩、防护服在韩国属于Ⅱ类产品。医用口罩须获得韩国医疗器械注册证明,企业需寄送样品给韩国本土的药监局指定机构进行检测和评审,整个过程需要6-9个月时间。民用口罩无注册认证要求。2020年3月17日,韩国宣布自3月18日至6月30日对进口口罩关税从10%降至0%。此外韩国海关与食品医药品安全处大幅放宽口罩进口通关程序,对于进口用于救济、捐赠及企业支付员工的口罩,韩国食品医药品安全处推荐免收进口条件确认,韩国海关也进行通关审查*小化保证迅速进口。
综上可见,主要发达国家对医用口罩、医用防护服等医疗器械根据风险程度进行分类管理,采取较为严格的注册认证等准入管理。民用口罩等用品则采取相对宽松的准入要求。而随着疫情的发展,相关要求也存在着随时动态调整的趋势。
二、国外放宽准入后的利弊分析
一方面,主要发达国家放宽对防护用品的准入,为我国扩大防护用品出口,化解过剩产能提供契机,特别是一些新增防护用品生产企业,在尚未获得国外相关认证情况下,可先出口再做认证,压缩因认证而导致的时间成本。
另一方面,放宽准入也给*少数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特别是口罩、防护服、护目镜、手套等防护用品均为出口非法检商品(酒精等危化类的消毒用品为法检),除出口塞拉利昂、埃塞俄比亚等与中国签订政府间检验协议国家外,原则上中国海关对其不实行出口检验,仅在口岸实施较低比例的查验,查验内容也主要是对出口货物的品名、规格等真实情况是否与申报内容相符。在此情况下,可能导致部分生产企业和个人浑水摸鱼,鱼目混珠,借机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