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把剪刀、一台
产业不断延伸发展的背后,是一部伴随着改革开放大潮、三代人接力完成的创业史。走近他们,才能真正感受那些隐藏在数字背后的鲜活脉动。
从变局中开新局
变作坊为工厂
桂平市服装产业发展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上世纪80年代,木乐镇几名巧手裁缝从广东佛山等地买回原料,用家庭缝纫机做起了皮衣、风衣。几年后,裁缝铺随着改革开放浪潮,顺势转变成批量制作风衣、皮衣、夹克等成衣的家庭作坊。90年代初期,家庭作坊转而大量制作校服。
与此同时,木乐人开始拓展销售渠道,到广州新百佳等批发市场设立销售点,承接国内外的服装订单。21世纪初,木乐人敏锐抓住商机,再一次转型为以生产休闲运动服为主。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亚运会、奥运会等成功举办,木乐服装产业迎来黄金上升期,开始井喷式发展。
近年来,木乐镇服装企业不断升级设备技术,跻身全国纺织
记者走进木乐服装工业园区发现,
打造出这样规模化、标准化的全产业链条,得益于桂平市政府的战略部署。早在2006年,规划总面积5000亩的木乐服装工业区便动工建设,定位为以休闲运动服装生产、加工和
去年,桂平市又先后推出双百双新、标准厂房补贴、上规入统奖励、千企技改扶持、电力交易扶持等政策,并配套建设了教育医疗、餐饮住宿、游客中心等服务设施。当年,木乐镇完成重资产型投资62亿多元,服装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投资39亿多元,占62.4%;该镇服装产业实现营业收入65亿元。
作为桂平的主导产业,木乐服装业大量吸收当地农村劳动力,累计转移
从逆境中辟蹊径
变制造为“智造”
在对克运动休闲服饰厂区,上百名工人正在流水线作业。一件需要几十道工序的短袖运动服在这里裁剪、缝制。
自动化的生产流水线,早已取代昔日的脚踏缝纫机,并在
在桂平,仅木乐镇辖区内就有服装企业33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17家,服装商标品牌接近100个。引进-模仿-融合-创新-升级,是当地服装产业发展的秘诀。多年来,桂平利用东部
“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
桂平立泰隆是广西龙头
从“互联网+”中抢先机
变国内买卖为全球贸易
每天和父亲周立平通个电话聊聊天了解公司的情况,是周文的习惯。今年31岁的他,大学毕业后便子承父业进入中健公司,但他的办公地点不在木乐,而是在400多公里之外的广州。
广州是全球*大的纺织布料市场,同时也是中国*大的服装出口市场,大概有8000多名木乐的“创二代”常年在此工作。木乐镇“创二代”们不仅传承了父辈的创业精神,也逐渐成长为服装设计和
“从棉花送进来到衣服
目前,桂平在广州设有4个批发销售中心,设有办事处、销售门店700多个(家),网络销售点300多处,服装产品60%销往全国各地,40%销往欧美、非洲、南美洲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今年,桂平市木乐奥运轻纺服装城项目和电商物流产业园、木乐纺织服装(万亩)产业园正在推进建设中。这些重点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为当地服装产业补链条、聚集群提供平台,推动服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从代工到自主品牌,从传统贸易到电商崛起,桂平无数创业者用汗水与智慧书写了奋斗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