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宜州经济开发区彩旗招展,人声鼎沸,机械轰鸣,一派热闹喜庆景象。
这**,总投资10亿元的河池市年产2000万米
为了这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项目,去年5月,河池市委市政府主动登门,与我国丝绸制造业龙头企业——丝绸之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联姻”,双方秉持共商、共建、共赢原则,开展多领域、全方位务实合作。如今这个项目终于正式落地,双方合作结出了硕果。
早在2006年,河池就抓住国家实施“东桑西移”的机遇,大力发动群众种桑养蚕。现在,全市拥有桑园94万亩,去年鲜茧产量达14万吨,桑蚕规模连续14年稳居全国地级市首位,“世界桑蚕看中国,中国桑蚕看广西,广西桑蚕看河池”的发展格局已经成型,白厂丝产量持续领跑全国,丝绸已被确定为广西优化主导的河池三大产业之一。
随之而来的,是一项项殊荣。宜州区获评中国蚕桑之乡,“宜州桑蚕茧”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宜州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被命名为中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恒业丝绸公司、嘉联丝绸公司被评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高等级
作为“
经过大量实践探索、反复调研论证,去年7月,河池召开丝绸全产业链发展规划落地研讨会,大胆提出用8年时间打造千亿元丝绸
这些顶层设计,吹响了加快丝绸全产业链高
如今,河池已形成“桑-蚕-茧-丝-绸-服装”“桑树(果)-桑枝(食用菌、生物碱提取、生物发电)-桑叶茶-桑果酒”“蚕沙-有机肥”等循环利用模式,“工业+旅游”也玩出“新花样”。世界各地游客不仅可以到河池丝绸企业参观生产流水线,还能游桑园、摘桑果,选购优质丝绸品,品尝桑葚酒、桑叶鸡、桑鱼汤、桑叶馒头、特色蚕蛹等“蚕桑大餐”。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专职副会长马彬认为,河池力促丝绸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在全国走出了一条助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企业盈利、村集体受益、合作社增收、贫困户脱贫的互惠多赢之路。
“河池抓丝绸全产业链发展的决策、部署、执行及效果好于预期,不仅有利于地区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也有利于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还有利于区域经济优化发展。”中国丝绸协会会长唐琳点赞。
去年12月,河池联合有关部门举办中国丝绸产业国际合作高端峰会,来自希腊、俄罗斯等8个国家,以及北京、浙江等15个省(区、市)的各级政府官员、商协会代表、企业家、专家学者200余人齐聚河池,探讨世界丝绸产业发展趋势,为河池、广西乃至中国丝绸产业把脉开方。本次峰会被业内人士赞誉为广西办得*成功、影响力*大、效果*好的一次丝绸盛会。
“峰会上,专业人士用精彩演讲为我们赋能,使大家认识到,一根蚕丝源于高效农业,成于精深加工业,优于高端多元服务业。”河池市投资促进局副局长韦萱晏介绍,第二届峰会已定于今年11月在河池举行。
尽管近年来河池丝绸产业发展成效凸显,但由于产业链不完善,主要还是靠资源、劳动力等要素投入支撑产业增长和规模扩张,总体上仍大而不强,年产值在百亿元徘徊,去年为110亿元。其中,一产生产单位小而散,综合效益低;二产深加工相对滞后,产品附加值不高,高端奢侈品牌短缺,生产的白厂丝主要供江浙企业丝织或
为疏通上下游堵点、补上断点,突破发展瓶颈,河池多次组团赴中国中丝集团有限公司、亚联融合投资有限公司等10多家知名企业寻求合作商机,开展精准招商。比如,在河池市年产2000万米丝绸炼染项目攻坚阶段,市长唐云舒于今年4月底率队驱车152 0173 3840公里赴浙江湖州市与投资商洽谈,打消其顾虑,坚定其投资信心,*终成功破局。
目前,许多“强强联合”已经或正在从“纸上”落到“地面”,“钱”景可观。
“我们将延伸服务触角,打好组合拳,一揽子谋划实施补齐丝绸产业链短板系列项目,打通毛细血管,以点带链,建成丝绸全产业链生态系统。”谈到发展举措,河池市委常委、副市长杜际鹏如数家珍,娓娓道来,“一产要增量提质,全域推广规模化种桑、工厂化养蚕,推进种桑养蚕的工艺标准化、技术流程化、管理现代化、种养机械化。二产要向产业链中高端延伸,重点培育数码织造、真丝服饰、时尚家纺及关联食品、药品等高品质、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终端产品,打响‘河池制造’名片,打造丝绸工业升级版。三产要打造以河池为中心的丝绸产业生态圈,重点在宜州新区打造三大新丝绸产业板块,形成5平方公里的丝绸小镇。即打造创意、设计、科技板块,设立欧亚丝绸创意中心、国际丝绸设计村、丝绸科技交流中心、欧亚丝绸文创孵化器;打造展览、交易、营销板块,设立国际丝绸品牌中心、丝绸文创西交会、丝绸维密秀、欧亚丝绸交易中心;打造教育和配套板块,建设丝绸职业学院、丝绸研学基地。”
河池市委书记何辛幸表示:“古老的丝绸产业,正在河池这片充满希望的红色热土上焕发出勃勃生机。我们期待与国内外企业家加强互利共赢合作,共享丝绸产业发展机遇,共创丝绸产业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