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行业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年会在苏州举行

百检网 2021-12-29

  11月20日,2020年纺织行业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年会暨纺织行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研讨会在苏州召开。会议就进一步加强纺织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充分发挥行业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在推动行业技术进步中的**和示范作用进行了交流。此次会议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发展部、纺织工业科学技术发展中心主办,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承办。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李陵申,中国工程院院士孙晋良,苏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张晓宏,苏州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部部长郁秋亚,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发展部主任彭燕丽,纺织工业科学技术发展中心主任张慧琴,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副主任董奎勇,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总经理、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彭芳瑜,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主任王玉萍,江苏阳光集团技术中心主任曹秀明以及来自国内纺织行业重点实验室及技术创新中心的100多位业内人士参会。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发展部副主任张传雄主持会议。

   张晓宏在致辞时表示,聚焦纺织行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是共同商讨推动纺织行业科技创新的有效举措。苏州大学是中国*早遵循现代大学学科体系举办的大学,是国家“211工程”、“2011计划”首批入选高校。今年是苏州大学建校120周年,学校纺织丝绸学科也拥有117年的发展历程,为国内纺织丝绸行业输送了大量技术人才。张晓宏提出,为实现我国建设纺织强国的目标,行业应当坚持科技、时尚、绿色的基本方向,加强纺织行业的创新驱动,推动技术领域研究,建立技术创新体系。此次研讨会,旨在凝聚行业力量,通过多方交流打开科研新思路,进一步发挥行业科研创新平台的优势,攻克更多“卡脖子”技术,探讨纺织行业科研平台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共同绘就纺织丝绸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蓝图。

  行业科技创新需要跨界融合,会议特邀彭芳瑜介绍了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的应用推广。彭芳瑜表示,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是针对航空航天、汽车轨交、船舶海工、电子制造产业的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需求,构建出的龙头企业、科研院所、高等学校跨界协同的创新研发生态体系。中心致力于攻克数字化设计、数字化成形制造、数字化加工制造等“卡脖子”技术难题,实现“大国重器”高品质制造和高端“核心工业软件”、“核心工艺装备”的自主可控。当前,我国纺织机械行业面临着*大的发展机遇,行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应当实施工业3.0、4.0同步发展,广泛应用数字化控制技术和智能化控制技术等共性技术,促进我国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王玉萍以“凝聚产业链创新资源,打造新型行业创新载体”为题介绍了先进功能纤维创新发展思路。她说,制造与服务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不可变化,消费结构的改变和升级为纺织行业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加强先进功能纤维新材料、关键战略纤维新材料、前沿纤维新材料的研发与推广刻不容缓。随着关键原料制备、高性能纤维制备等方面技术的飞跃,特别是产业用纺织品先进技术的发展,纺织行业为支持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作出重要贡献。当前,全球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我国在先进高端纺织新材料研发和生产方面、关键高端纤维新材料自主供给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十四五”期间,我国纺织科技创新将围绕纤维新材料、高技术纺织品、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重点,凝聚产业链创新资源,打造新型行业创新载体。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是实现先进基础纺织新材料转型升级、加快关键战略纤维材料向高端转移、抢占前沿新材料战略制高点、建设完善公共技术平台体系、实现纺织新材料产业军地一体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院长潘志娟就纺织行业重点实验室建设方面的经验进行了分享。据她介绍,苏州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以丝绸为特色,是国内外**拥有从桑蚕、养蚕、缫丝/纤维制造与纺纱、织造、染整、服装设计与加工等完整纺织产业链的学科,拥有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建有以现代丝绸国家工程实验室(苏州)为中心,多家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和纺织行业重点实验室支撑的合理科研平台管理构架,科研基础扎实、产业链衔接通畅。潘志娟认为,行业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方向要立足行业发展前沿,研究内容要瞄准行业关键技术,研究成果要在行业企业推广应用,平台资源要向行业企业开放共享,重点实验室与企业之间要形成技术创新合力。此外,重点实验室与学院科研团队之间要加强互动,参照国家重大战略,开发行业关键技术,满足企业技术需求。

  曹秀明分享了阳光集团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经验。阳光集团是全球*大毛纺面料生产企业和高档服装生产基地,年产3500万米精纺呢绒、650万米粗纺呢绒、350万套西服,面料产品分八大系列涉及上万品种,服装产品分两大类6个系列。阳光集团建立了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企业技术中心、国家毛纺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工业设计中心为主要支撑的“一站三中心”技术创新平台,建立了技术评估体系,形成了完整的创新体系,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项目、国家火炬项目、国家重点技术创新项目、“纺织之光”科技奖等多个重点创新成果。阳光集团也加强了管理模式的创新,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经纬编织法管理模式。曹秀明建议,创新平台建设应当以领导重视为基础、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体系运行为抓手、以科技人才互为支撑、加强质量工具推广应用、落实考核激励措施。

  张传雄介绍了中国纺联科技发展部的主要工作。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发展部主要承担全国纺织行业有关科技发展规划、科技创新、科技项目组织和管理、成果转化与推广、国家和行业纺织标准制修订、科技产业等方面工作,开展纺织行业科技项目、技术咨询服务,并为国家相关部委在纺织科技政策方面提供咨询和建议。科技发展部下设科技计划处、科技创新处、技术推广处和标准处四个处室。科技部2021年的工作重点将集中在加强行业科技基础统计工作,发布2020中国纺织行业科技发展报告,建立纺织科技成果转化成熟度评价规范三个方面。

  在座谈交流环节,与会代表纷纷表示,要实现技术创新,就要聚焦热点、深耕难点。当前,依靠原有技术手段难以实现突破,必须要坚持智能制造和跨界融合,实现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双重颠覆,打造健康的“大纺织”行业。多个重点实验室负责人建议,行业机构要加大对行业重点实验室的培育和宣传,重点实验室和各企业之间也要加强沟通交流,彼此重视提高依托单位对重点实验室的依赖程度,*大程度地发挥重点实验室的平台作用,共同推动我国纺织的科技进步。

  在进行会议总结时,孙晋良提出,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从搭建到现在做了大量工作,是推进先进纺织技术落地的重要平台。这些平台组成了行业技术创新的“大家庭”,要把这个“大家庭“组织好,才能实现兴旺发达。“家庭成员”之间应当共同扶持共同发展,各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要进行整顿、提高、发展,要加强制度管理,定期做好工作总结,做好数据分析梳理,对标国际前沿纺织技术,稳步前行,**纺织行业科技发展。

  李陵申表示,行业在培育和评审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时,一方面要做好顶层设计,加强规划管理,在保证一定数量的同时,要有进有出,避免相关专业重叠;另一方面今后的科技工作要向要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倾斜,助力科技项目推进和成果产业化对接。各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要制定自己的发展规划,根据所属纺织子领域的技术短板设定自身重大项目研究课题,真正解决行业“卡脖子”难题。李陵申强调,未来我国纺织行业将把纤维新材料技术、绿色制造技术、高性能产业用纺织品技术、先进纺织装备技术和纺织智能制造技术作为科技创新的重点,建设好行业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是纺织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

  会议进行了2020年纺织行业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授牌。

  与会人员还参观了苏州大学现代丝绸国家工程实验室。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