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卡脖子”难题, “纺织之光”回访两科技获奖项目

百检网 2021-12-30

  7月29-30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理事长叶志民,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理事瞿静等一行先后回访考察曾经荣获“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项目应用单位浙江日发纺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日发纺机)、“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项目完成单位海宁市栩通新技术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宁栩通)。

  项目名称:针织数字化车间智能生产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

  所获荣誉:“纺织之光”2019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完成单位:浙江理工大学、江南大学、浙江恒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泉州佰源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该科技成果又经深入研究,以“高性能无缝纬编智能装备创制及产业化”项目申报,并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浙江日发纺机技术有限公司为该项目产业化的应用单位。

  日发纺机成立于2002年,是国内知名的纺织设备专业生产企业,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叶志民、瞿静在日发纺机董事长何旭平、总经理吕永法,浙江理工大学教授彭来湖等陪同下参观了日发纺机技术有限公司工厂,并听取针织数字化车间智能生产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项目介绍。

  据何旭平介绍,随着用人招工问题的日益凸显,离散型自动化设备形成的信息孤岛化生产已经不能满足针织企业的生产需求,针织生产车间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成为必然趋势。但现有针织机械数控系统自感知能力存在不足,网络接口与通信协议类型繁多,MES管理系统功能简单,难以实现针织机械智能化控制、车间设备组网管控、生产过程信息化管理,制约了针织生产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

  项目主要针对针织数字化车间智能生产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开发通用性针织智能控制系统平台,研发针织机械典型执行器件的智能驱动器;设计基于云服务的针织数字化车间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开发车间数据采集服务器软件和终端应用软件;研究基于OPC UA规范的针织机械信息化模型构建技术,开发信息模型解析和编译器;制订适应横机、圆纬机、经编机三大类针织设备联网要求的“针织机械联网通信规范”系列标准及《横机数控系统FZ/T 97025-2011》、《针织圆纬机数控系统通用技术规范FZ/T99020-2018》等两项智能控制系统行业标准,将数字化车间联网通信协议和智能控制技术标准化。

  项目成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授权发明专利16件,实用新型专利19件、软件著作权9件,发表学术论文37篇,制订行业标准8项。针织数字化车间实现针织设备智能化控制以及车间设备、产品、人员、订单的协同管理,减少了劳动力,提高了生产效率与产品附加值,已在常熟国盛、晋江智创、福建源达等知名纺织企业应用。

  在座谈中,项目**完成人、浙江理工大学教授胡旭东说,获得“纺织之光”科技奖后,我们在第二年又获得了2020年国家科学技术奖进步二等奖。从技术上讲,这是不断积累、不断调整机械工艺的过程。目前新的技术层出不穷,控制系统的介入,对传统设备的提升很大。

  瞿静认为,该项目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国产纺织装备的可靠性、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程度,促进了国产针织智能化装备产业化发展。

  叶志民提出,在产品上,制作出爆款很容易被竞争单位跟上,需要不断推新。同样作为设备制造商,要先从实现产品设计需求出发,不断进行完善改造,明确设备制造改进的方向。中国向纺织强国迈进,不能一味追随国外的市场规则,而是成为市场的**者。

  叶志民向浙江理工大学教授胡旭东赠送《钱之光传》

  项目名称:高速经编机槽针的研发生产和应用

  所获荣誉:“纺织之光”2020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完成单位:东华大学、义乌云溪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浙江佛洛德针业有限公司、海宁市栩通新材料有限公司。

  海宁栩通位于中国浙江海宁经编之都马桥经编园区。公司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集生产研发销售于一体的经编针织面料企业。

  海宁市栩通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潘益森与东华大学教授朱世根、白云峰、董威威陪同叶志民、瞿静一行参观海宁市栩通新材料有限公司工厂,并对2020年纺织之光科技奖一等奖――高速经编机槽针的研发生产和应用项目进行介绍。

  高端槽针属于行业重大需求器材专件。以前,针织生产用针,一直由德国格罗茨公司**垄断,企业经常面临断供迟供、停机停产的严峻局面,生产完全受制于人,随时存在被“卡脖子”的风险。该项目突破了精细槽针制造难度的*限,成功开发出可替代格罗茨公司的槽针,使我国经编生产摆脱了核心零件断供的威胁。

  高端槽针的高难度主要体现在:**,槽针必须具备多性能协同配合。但由于槽针精密细薄、微量的表面性能变化都会被*度放大。第二,槽针表面质量要求很高。但织针尺寸微小、结构复杂、形状不规则,难以进行后续的切削和光整加工。第三,经编生产时需要数千枚槽针按相同的步调工作,槽针必须具有高度的尺寸一致性。然而,细薄复杂的槽针很容易变形,加上生产流程长、工序多达30多道,很容易产生误差累积。

  潘益森介绍说,槽针结构精细,要求很高,制造难度*大。为获取利润,国外对织针生产技术采取高度保密措施,国内根本不可能通过引进方式解决高端织针问题。**的途径是自主研发。

  项目**完成人、东华大学教授朱世根说,2013年开始实际装机试用。2014年开始稳定生产和推广。自主研发的槽针已在德国卡尔•迈耶设备和各种国产设备上稳定应用,为经编企业节约成本20亿元。

  瞿静表示,从行业角度,这项技术解决了行业的“卡脖子”难题,打破了国外垄断,实现了国产替代。

  叶志民强调,该项目的突破与纺织“十四五”发展规划契合,符合行业发展趋势,是产学研的融合优秀案例,从研发到推广有着很好的合作机制。学校有些好的创新想法,应更多与产业结合。面对纺织行业被“卡脖子”的风险,需未雨绸缪、久久为功。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