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透露,去年国内的打假人在假貂皮大衣上一共挣了1000万元,有人靠它发家,买车买房。
巨大“产值”的背后是假貂皮大衣的泛滥。其中*名贵的紫貂皮衣,相当一部分为石貂等其他貂皮假冒,卖出一件就能非法获利10万元左右。
王海受理的消费者投诉,假貂皮大衣均来自商场。他表示,很多国外知名品牌都是“贴牌”生产,检测报告造假,真伪难辨。
“产值”惊人
貂皮打假打假人去年挣千万
王海告诉记者,从前年年底开始,职业打假人开始关注假貂皮大衣尤其是假紫貂皮衣。
他认为:“除了珠宝打假之外,貂皮大衣打假的性价比*高。我估计,去年国内的打假人在貂皮大衣上一共挣了1000万元。”
王海解释说,一方面,貂皮大衣打假很安全,拿着鉴定报告和购物单据就足以向商场或厂商索赔,不需要暗访、偷拍偷录等复杂、危险的前期准备工作,打假难度很低。
另一方面,面对鉴定报告,商场或厂商很难抵赖。同时,由于貂皮大衣单价很高,按照消法的双倍赔偿规定,获赔的额度也高。
“我们是从去年开始做的,都是接受消费者投诉,替他们维权。目前受理了十来件,其中7起在和商场、厂方协商或准备起诉,其余有结果的案子,消费者都获得了厂家的赔偿。我的公司去年挣了100万元左右,主要是律师费。”他说。
他向记者透露,目前,一位职业打假人,每年靠打假貂皮大衣能挣到几十万元。“发家的也很多。外地有个职业打假人,原先就是个单位临时工,后来靠它买车买房了。”他说。
揭露内幕
真正紫貂皮有钱都已难买
王海告诉记者,从他公司受理的案件看,涉案的貂皮大衣都被鉴定确认为以次充好的假货。
厂商用其他貂类皮毛冒充名贵的紫貂皮,用狐狸皮、狗皮冒充一般的貂皮。其中,假冒紫貂皮衣价格昂贵,坑人*狠。
王海表示:“国内现存的紫貂皮,已经凑不出来几件大衣了。不是你有点钱,想买就能买到的!”
皮草专家、天津市服装家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王霁华也承认,市面上销售的貂皮大衣,假货率很高。
谈到紫貂皮造假的问题,他说,貂分为紫貂、水貂、石貂几种,其中紫貂是**,只生长在乌拉尔山、西伯利亚等*寒地域,野生存量稀少。
“我国东北也是紫貂产地之一,但濒临灭绝,现在紫貂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严禁捕杀。”他说。王霁华表示,紫貂对温度的要求很高,目前除了动物研究所在人工繁育紫貂外,其他企业或个体均没能力开展人工养殖。
他表示,我国服装企业使用的紫貂皮,要么是外国进口,要么就是用其他种类的貂皮冒充,而后者居多。
王海的公司员工李先生处理了公司所有假貂皮大衣案件。据他了解,国内一些服装制造企业使用的所谓“紫貂皮”,有的是紫貂和其他貂类杂交的品种。
“这不能算是真正的紫貂皮。因为手感、视觉效果都和野生紫貂差得很远。”他说。
假紫貂衣卖一件利润10万
王霁华告诉记者,水貂和石貂在我国的人工繁育数量巨大,是紫貂皮被大量假冒的主要原因。
“尤其是俗称为"扫雪"的石貂的皮毛,用它冒充紫貂皮的*多。”他解释说,石貂皮颜色浅且单一,后期染色时,比其他貂皮更仿真,一般消费者很难鉴别。
而造假的利润*高。他表示,石貂皮和水貂皮,每张的价格大约在600元到800元之间,而野生紫貂的毛皮价格在万元以上。
他说,在业内,正常情况下,不算产品的附加费用,一张貂皮从原料变为成衣,*初的销售价格要翻10倍。
也就是说,石貂、水貂皮衣售价在万元上下,紫貂皮衣售价在十几万元。如果是用其他貂皮冒充紫貂皮,卖一件的非法获利就在10万元左右。
王海披露假货均来自商场
王海表示,他接触到的假紫貂皮衣,消费者都是在国内的大商场购买的,价格都十分昂贵。“卖太便宜了,消费者不会信是真的。”他说。
根据法律规定,商场允许某种商品进场销售时,负有审查义务,即应该审查商品是不是合格产品,是否可能存在消费欺诈。
但王海表示,据他了解,商场一般只做形式上的审查,说白了,有检测报告、合格证、企业营业执照就行。很少有商场能尽到非常严格的审查义务,更没有几家商场会去自行鉴定商品的真伪。
虽然有的商场号称会“假一赔十”,但王海笑着说,出了问题,几乎没有哪家商场真去按十倍赔付。
“赔偿的话,基本上是按照消法规定,双倍赔偿。毕竟出了事大家要协商解决,消费者也要作出一些让步。”他说。[next]
企业行径
知名服装“贴牌”检测报告造假
王海通过一年多的紫貂打假,由衷地感触到,知名品牌出品的紫貂皮衣,也不一定保真。
他讲述了企业内幕:一些打着外国**品牌的厂家,其实不过是获得了生产许可,而商品是中国制造的,原材料也是中国本土供给的。
“大厂相当一部分是贴牌。有个国内**的服装公司,干脆直接把做好的标牌给生产者。被举报了,就把责任推到代理商身上,说是他们在耍猫腻。”王海说。
为了对付商场,企业在检测报告上颇费心思。多数情况,企业会把某一个服装批次的检测报告,冒用于其他批次的产品上;送检的皮衣是真紫貂皮,但生产出的大批量的皮衣则是以次充好。
他说,检测报告做假并不难,把检测合格的报告扫描在电脑里,把批次等重要信息进行修改,*后打印出来,把复印件提供给商场、消费者,很难分辨。
由衷感触
打假胜率高但假货仍在
“打假成功率很高,但假貂皮大衣仍旧在市场上横行。我也很困惑,怀疑打假是否能真正净化市场。”李先生感慨道。
他告诉记者,很多品牌的厂商,在A地被成功打假后,随即把货调到B地销售,继续坑害消费者。
李先生认为,地方保护主义是厂商肆无忌惮地造假售假的原因。
他认为,政府部门严格监管,并加大处罚力度,才能有效遏制企业制假售假。
“卖出去一件假紫貂皮衣,能赚近10万元。而被抓到一次,政府部门仅按照销售金额的1倍到3倍进行处罚,力度太轻。商家对消费者的赔偿金加上政府部门的罚款,远远小于商家制假售假的利润,违法成本太低了!”他说。
法律分析
卖假紫貂皮衣一件就构罪
北京市双利律师事务所的刘琳告诉记者,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达5万元以上的,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刘律师表示,必须是故意制假、售假,才构成犯罪。
本案中,如果商场是被厂商蒙蔽而允许假货入场,则不构成犯罪;如明知皮衣有假仍允许其销售,则构成犯罪。
如果制造商故意制假售假,则构成犯罪;如果是被原料供应商蒙蔽,则制造商不构成犯罪,原料供应商构成犯罪。
“貂皮大衣售价高昂,普通的卖几件就是犯罪,紫貂皮衣售价十几万,卖一件就是犯罪!”刘律师表示,由于造假事实的客观存在,无论是商场、制造商还是供应商,必定至少有一家构成犯罪。
他说,企业犯罪属于单位犯罪,将被判处罚金刑,金额为销售金额的50%以上、2倍以下。
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也将被追究刑事责任。按照刑法规定,销售金额达到200万元以上,就可能被判处该罪的*高刑期无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