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乌干达首都的坎帕拉工业区内,有一家中国人开办的制鞋厂。一扇不大起眼的铁门后面,伴随着机器低沉的轰鸣声,一阵阵热浪与浓郁的塑胶味不断从厂房的入口涌出。记者来到该鞋厂采访,鞋厂老板季永灵表示,鞋厂起步艰辛,但前景看好。
在由一圈厂房围合而成的天井中间,遮阳篷下的一张长条饭桌、几把塑料椅就是季永灵的临时办公室。“地方实在太挤,中午中国工人在这里吃饭,平时这里就是我的办公和会客室,”现年48岁的季永灵笑着说,流露出浙江商人的典型特质:练达、低调、务实。
眼下,季永灵的鞋厂规模并不大。由两间仓库改建的生产车间,机器占据了大部分空间,人只能在各种机器当中见缝插针般穿行。一层木板又将一间大仓库隔成上下两层,几十名工人正在进行生产成品发泡拖鞋的*后一道工序。从原料到成品,七八个生产环节都需在这几百平方米的厂房中完成。
400多名当地工人分两班、在6条生产线上24小时不间断地生产。受场地所限,每天生产的成品要用3辆大货车拉往在厂外租的仓库,然后再把原料从仓库拉回工厂用于生产。为此,季永灵一共租用了4座仓库,占地近4000平方米,每月租金就相当于人民币十几万元。
“因为没地方,从国内引进的原料生产设备已经到位几个月了,但只能暂时堆在角落睡大觉,”季永灵无奈地说,“不过,等新厂区明年年初建成,这些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了。”
在距坎帕拉以东20多公里的政府规划的新工业园,季永灵买下了110亩土地,正在兴建占地1.5万平方米的厂房。新厂投资近7000万元人民币,预计明年年初可投入生产。如此“大手笔”投资背后浮现出的是季永灵已然成竹于胸的“宏图大业”。
季永灵在东非国家乌干达已经打拼4年,在非洲大陆闯荡近10年,而这也是他在海外拼搏的第25个年头。
其实,他进入制鞋这一行并不算早,但起点高、起步快却少有同行可比。25年的走南闯北,经过餐饮、百货、服装、制鞋等行业的历练,他具有远比常人宽阔的眼界和宽广的心胸。不过,常年行走于欧洲和南美之间的他,从未想到自己一脚踏上非洲大陆之后,竟会掀开自己事业的新篇章。
通过3年多的摸索,季永灵逐渐能够准确把握当地市场的潮流与动向,在与国内模具设计师反复沟通后,积累了多款畅销鞋款,创造出一款畅销鞋两年间销售156 0190 2607万双、零库存的“奇迹”,并开始有计划地推出自己的品牌。
然而,去年一年对季永灵来说,仍然是不平坦的一年。创百万双销量纪录的“传奇”鞋款开始被卢旺达一家黎巴嫩人开的小型鞋厂仿制;同行之间无序竞争;在国内原材料涨价大潮中,他为年初销售旺季订购的1000多吨原料还正漂洋过海,原料价格突然间就下跌三分之一,同类制品价格应声下降,并通过贸易方式再度给他带来冲击,还未生产就已亏损;国内千辛万苦招贤,合约、签证、机票都已办妥,却因对方对非洲的“抵触”临时变卦。
然而,与以往一样,种种不利在他看来只是发展当中不可避免的曲折。季永灵告诉记者,到明年年初,一个在乌干达拥有17条生产线、日产量超过10万双的季永灵“鞋业王国”将初具雏形。届时,他在喀麦隆、塞内加尔、坦桑尼亚和乌干达非洲4国的鞋类生产线将达2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