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探索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渐入佳境

百检网 2022-02-11
两个月前,海宁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全面启动,掀起了一场破除土地、能源、金融、科技人才要素配置体制障碍,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改革大潮。

海宁,一座以钱江潮闻名天下的江南名城。两个月前,海宁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全面启动,掀起了一场破除土地、能源、金融、科技人才要素配置体制障碍,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改革大潮。

风劲潮涌好扬帆。在资源要素配置的博弈中,市场的“无形之手”是否得心应手?政府的“有形之手”该如何出手?企业的活力能否充分激发?

新年伊始,本报记者再访海宁——

进与退,企业纷纷坐不住

隆冬的杭州湾,暖阳和煦。行走海宁大地,记者发现,一场席卷潮乡的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和差别化资源要素配置政策改革,正猛进如潮,大浪迭起,让许多排名靠后的企业坐不住了。

“再不想办法提升工艺,转型升级,企业就没有明天。”在全市亩产效益综合评价中,海宁孙桥印染公司被列入了B类——整治提升类企业。公司副总经理曹军荣说,这份成绩单更像一记闷棍,打醒了企业。眼下,孙桥公司正欲联手其他企业共同引进设备,改造工艺,以提高亩产效益。

“亩产效益综合评价体系犹如一根指挥棒,根据成绩单,不同评价的企业将获得不同资源,不用政府出手,企业会想方设法转型升级。”海宁市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许明华说,亩产效益综合评价由亩产税收、亩均销售收入、亩均工业增加值等指标根据不同权重计算而来。

根据这些指标,计算出海宁全市3亩以上用地的156 0190 2607家企业综合得分,再结合产业特色,按纺织、皮革、机械电子制造和其他四大行业分别进行排序,在各自行业中将企业分为A类(发展提升类)、B类(整治提升类)、C类(落后淘汰类),并在用地、用电、用能、用水、排污、信贷等资源要素配置上实施差别化政策。

5.8亩地,创造税收843万元。凭借这份亮眼的成绩单,浙江奥王服饰公司在海宁企业亩产效益排行榜上名列前茅,被评为A类中的重点扶持企业。

作为“优等生”,奥王公司由此获得了配置资源的优先权。根据改革新规则,海宁对重点扶持类企业优先进行项目核准备案,保障其用地需要。“建了新厂房,我就可以放手干了。”公司董事长宋建生说,他们在海宁经济开发区的时尚产业园内拿到了26.8亩地,新增18万件皮衣技改项目,总投资8000万元。

不仅土地资源动起来了,电力、煤炭、资金、技术等资源要素配置也充分向亩产效益好的企业倾斜。

同样被列为重点扶持类企业的浙江敦奴联合实业公司,公司副总经理王浙峰对2014年的订单重新做了评估。“作为重点扶持类企业,我们在用能、用电上将得到保障。”王浙峰说,往年夏季用电高峰时,企业用电受限,订单受很大影响。今后,这一现象将得到改观,再加上新厂房可投入使用,企业拿单的底气更足了。据统计,敦奴公司今年春夏装的订单已达93万件,同比翻了一番。

与王浙峰心情截然不同,浙江宏仕达新材料公司总经理殷志达神色凝重:“企业总排名737位,综合分类为C类。”——这样的“成绩单”意味着企业今后要支付更高的发展成本。其中,电力部门从2013年11月1日起就开始对C类企业实施惩罚性电价政策,限额标准以内,每千瓦时电价提高0.1元;超出限额,每千瓦时提价0.3元。光用电一项每年就将增加几十万元成本。

“不加快转型就等于慢性自杀。”连日来,殷志达都在密集接触客户,寻求转型发展的出路。据了解,海宁全市83家C类企业占用3000多亩地,亩均税收却不到2万元。截至目前,这些企业中35家已签订关停协议,将腾退土地1759亩;19家兼并重组,12家进行技术改造。

管与放,该出手时就出手

企业坐不住了,政府又该如何作为?

这两天,记者在海宁采访发现,政府的“有形之手”并没有闲住,在制订好“规则”的同时,还把精力放在了当“裁判”、做“保姆”上。

1月7日,是浙江敦奴联合实业公司时装文化园一期项目各项“零审批”承诺7天公示期的*后**。

所谓“零审批”,就是取消了部门的审批环节,取而代之的是承诺制、备案制、监管验收制。作为全省**工业“零审批”试点项目,敦奴公司尝到了高效的甜头。

“快!真是快!”谈起“零审批”,敦奴公司副总经理王浙峰这样形容他的感受。“勘察、设计单位8日就已进场作业。以前批一个项目要跑多个部门,审批事项纷繁复杂,流程又相互交叉,一个项目办下来至少要半年。”

王浙峰说,环保局、住建局、安监局等6个部门一周前出具了环评、能评、安评等承诺书,他代表企业签订承诺。“零审批”后涉及部门的节点只有2个,即制定承诺标准和开展联合审查,再加上7天公示,一共10天。项目进展顺利的话,企业从拿地到开工仅需两个月。

与效率一起提升的,还有各职能部门的服务、监管意识。“这就逼着各部门主动服务企业,助推项目进度。”海宁市审改办主任吴四新说,企业聘请的设计单位、中介机构都影响项目速度,职能部门必须要进场指导,以帮助企业更快通过联合审查和统一综合验收。

眼下,海宁正全力打造全省审批事项*少的县市,一口气取消了112项审批事项,变事前准入的审批为事后备案监管。

如何将服务力量下沉、执法力量下沉?在许村镇,海宁探索设立综合行政执法局,20名执法骨干由20个市级部门直接下派一线,与41名原派驻机构的执法人员和23名原镇监管工作人员组成一支队伍,人权、财权、物权、事权彻底整合,执法权交给镇里。

“眼下,全镇93家高能耗、高污染的B类、C类企业是我们重点监管对象。”许村镇党委副书记、行政执法局负责人杜莹池说,他们将全镇划分为11个片区,每个片区根据其特点分派执法力量,加强对各类行政违法行为的巡查。

前两天,执法人员连续几日巡查,发现许村镇一家印染企业排出的污水中COD指标不稳定。对此,行政执法局人员立即约谈了企业负责人,该负责人承诺立即整改排污设施,做到达标排放。他说,以前环保飞行监测一月一次,大家都抱有侥幸心理。现在执法人员就在身边,谁也不敢随意排污了。

买与卖,要素流动向市场

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如何在新规则体系下参与竞争,实现资源要素合理、高效、优质配置?

“在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中,要打造好规范、高效的区域性要素交易市场,使要素在市场主体间顺畅流通,实现优化合理配置。”海宁市委书记林毅说。

2013年12月2日,海宁市要素交易中心挂牌。这个平台承接土地使用权、排污权指标、用能总量指标三大要素交易。

两天之后,**宗工业用地交易在土地二级市场完成:海宁远通特种线缆公司将50亩土地的出让信息挂上要素交易中心网站。专注塑料薄膜制造的浙江富晟新材料公司手头缺地,其产业导向符合海宁市规划,每亩282万元的投资强度也达准入门槛。经海宁市经信局审核备案,两者一拍即合,达成交易。

截至目前,海宁市要素交易中心土地二级市场交易完成3笔;排污权指标交易40次,金额1330万元;标煤9918吨,金额99万元。据了解,目前已有67家计划关停并转企业将土地、厂房、排污权指标、用能指标等进行交易,吸引更多企业参与要素交易。

“今后,政府不会将用地指标‘藏’在抽屉里了。”吴四新说,根据现有要素市场的不同特点,海宁在要素交易市场的建设上采用1+X体系,即一个稀缺性资源综合市场加上若干要素专业市场的市场体系。同时,搭建要素交易中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网站,及时发布各类要素交易市场信息。其中,参加交易的主体必须先经过交易资格的审核。交易资格的审核由对应的主管部门按照亩产效益评价和差别化政策措施的要求认定。

更令人期待的是,海宁还准备建立3个要素专业市场:产权交易市场,主要开展股权、债券及其他权益类产品的融资、转让等活动;人力资源市场,为经济发展提供产业化、信息化、规范化、国际化的人力资源服务的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业集聚区;技术市场,以浙大国际联合学院建设和打造高科技产业集聚区为契机,引进社会资本建设技术市场,打造区域性技术市场大平台。

眼下,海宁的企业也纷纷抱团组合,主动追求要素配置的*大效应。曾是竞争对手的许村镇4家印染厂,如今却围坐一起商讨如何抱团闯关。

“被评为B类企业后,生存压力陡增。”孙桥印染公司副总经理曹军荣说,光污染物排放成本今年就要支出75万元,比去年增加近50万元。

有同样感受的还有佳丽达、恒升、欧亚美3家印染企业。为此,4家企业在镇企业服务中心的牵头下,与镇上一家热电厂合资共建新厂区。“厂房挨着热电厂,实现多赢。”曹军荣说,投产后可直接利用热电厂的高压蒸汽,导热油锅炉下岗,不仅少了烟囱,更重要的是每年可以省下几十万元的二氧化硫排污费。

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大的困难在哪?“我们的改革也才刚刚开了一个头。”林毅坦言,如何完善更加公正合理的改革规则,打造更加公平有序的要素市场,还需要政府进一步自我“革命”,发挥“有形之手”的作用,更发挥市场“无形之手”的作用,力争为全省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海宁样本”。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