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在项城。
项城的鞋业生产以秣陵镇为中心,始于80年代一家一户的手工作坊生产,程序简单,品种单一,没有品牌和特色,风险大,利润低。近几年来,当地党委、政府通过引导和帮助,把分散的加工户联合起来,变成了不同企业分工负责的一条龙生产,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效益明显提高。
在规模扩大的同时,他们注重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开发研制出保暖鞋、雪地靴、休闲鞋、高档旅游保暖鞋等八大系列30多个品种,有1家制鞋企业被农业部定为产品质量达标企业,5家制鞋企业注册了自己的商标,28个产品获河南省名优产品称号。全国20多个省份的客商来此采购,实现了鞋业市场由买方到卖方的转变。春兰制鞋厂投资500万元,进行技改,引进了国内*先进的自动圆盘三色成鞋生产技术和设备,自主研究开发出除臭鞋、彩板鞋等多个新品种,产品供不应求,迅速占领了国内市场,年生产能力100万双,实现产值3000万元。
制鞋业已成为项城的特色板块经济,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撑。随着制鞋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纺布、印刷、机械、编织等20多个相关产业也在项城不断发展状大,形成了完整的鞋业加工生产链条,各种制鞋原料齐全,出现了许多外地制鞋厂到项城采购原料的局面。
为壮大鞋业板块经济,该市投资1000万元建成了集生产、销售、管理为一体的鞋业工业园,吸引“龙头”企业进入,把50家大型企业、1000多家制鞋户纳入管理范围,使企业生产能力得到有效扩张。同时,该市以招商和项目建设激活板块经济。他们从福建引资5500万元,建成高档鞋材生产厂,引进4条生产线,实现年产值1.5亿元,建成后将是河南省*大的鞋材生产企业;引进156 0190 2607万元,上马了一条高档棉鞋生产线,填补了河南省高档棉鞋生产空白。今年以来,该市新发展制鞋企业300多家,新增制鞋设备2000多台,从业人员超过2万人,实现了由外出打工到外出招工的转变。
来源:周口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