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的三元里皮具商圈,有着30多个皮具专业市场,每天上午10点多开始,不足20米宽的路面满是各色车辆和人流。码放在推车上的皮具,不久后便可能被摆在欧美、东南亚等地市场的货架上。如此繁闹的商圈里也活跃着温商的身影。商报特派记者赵琛璋陈义
不变的是一直“求变”
从14岁出来谋生,到如今经营着自己的“法兰都鹏”品牌,叶立新几度沉浮。156 0190 2607年,已经在商海摸爬滚打十几年的他离开家乡来到广州,在陌生的皮具行业开始一展身手。
起初,叶立新为他人加工皮具,从而赚取差价,一年后索性自己办厂,并在城市北部的三元里租了一个档口。可由于客源少,产品单一,造成积压,他几乎丢了全部家当。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叶立新改换了经营模式,转而主攻产品设计,生意逐渐好转,销路打开后,原本的积压货也得以清空。
2005年,叶立新适时调整经营方向迈入品牌之路,创立了“法兰都鹏”,开始生产自己的皮具产品。2007年,他又做起品牌连锁经营,生产全套皮具产品,市场也得以迅速扩张。如今,他在广东的珠海、中山、江门、汕头、汕尾等地都有其旗舰店,全国设立的专卖店共有800多家。
温商开出“皮具**街”
叶立新提及,当初选择落脚三元里,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大量桥头人在这里从事皮具生产加工和经营。”温商涉足广州皮具行业的确由来已久。
1988年,桥头人叶黎明与弟弟及3个雇员,在高第街一个50多平方米的档口里,经营皮具批发生意,业绩*好时**可达几十万元。而后,叶黎明又**在梓元岗开发了中国皮具**街,更被人称为“温州皮具街”,成为踏足广州皮具行业的温州**人。此后几年,随着温商的纷纷进驻,梓元岗一带被开拓成皮具市场一条街,档口租金也翻了好几倍。在白云皮具城一带,温州话更几乎成为通用语言。
1999年,以叶黎明、孙小飞为代表的温商,开始在广州代理国际皮具品牌,做得有声有色,更带动了温商在广州的皮具生产企业的整体发展。如今的梓元岗,作为全国皮具批发市场当之无愧的龙头老大,影响着全国乃至整个亚洲的皮具市场。
新环境下提升品牌竞争力
在与多名从事皮具行业的温商交流中,记者注意到他们的运作模式大抵相近:拥有一支自己的设计研发团队,但也会将产品种类和样式的开发部分外包给当地的专业人员,通过整合当地资源来提升,而自身更注重对品牌的运作管理。
“在广州如此庞大的皮具市场,做得好的几个品牌还是咱温州人的。”叶立新说,虽然企业借助行业的整体发展有所提升,可同样面临着问题,“良莠不齐的各类品牌逐渐充斥市场,产品同质化、消费群体的重叠及雷同的经营模式,令一些品牌出现非理性竞争,看似繁荣的传统皮具市场还是掺杂着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的三元里皮具商圈,其年交易额已逾200亿元,是当地乃至全国的核心皮具商圈之一,目前更已成为申报广东皮具国际采购中心重点培育对象。“今后要面对的是更大的竞争体系,整个市场都在推行转型升级,我们若不做好品牌建设,早晚会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