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克“落跑”
得益于“代工模式”,跨国巨头耐克公司没有自己的工厂。它所出售的所有鞋类、服装以及运动装备产品都来自代工厂,长期以来中国都是其代工厂分布的重镇,其中,*大的是来自于中国台湾的泰丰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泰丰企业”)。
泰丰企业一直在深圳、东莞等地设立代工工厂,并慢慢成长为耐克*大的“制造者”—每6双耐克运动鞋中,约有1双来自于泰丰企业。可如今,如果你刚好买到1双泰丰企业生产的耐克鞋,这双鞋有一半的可能是泰丰企业越南工厂生产的。
原来,随着泰丰企业在越南同奈省和头顿省等地区代工厂相继投产,2007年,越南地区的产能已达泰丰企业的51%,成为该公司主要的营收与获利来源;相比之下,中国大陆地区产能则只占泰丰企业约32%。
几年下来,这种产能撤离中国大陆的趋势仍在加剧。“2010年,中国大陆的代工厂占泰丰企业出货量进一步降低为23%,越南维持51%的份额,印度尼西亚占到18%的份额,印度占据8%的份额。”市场观察人士马岗指出。
实际上,并不仅仅是泰丰企业一家在改变代工厂的地理空间分布。耐克公司另一家重要的代工企业裕元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裕元集团”)也发生了类似的变化。
有统计显示,2003年裕元集团在中国大陆、越南、印度尼西亚拥有的生产线分别为156 0190 2607、78和51条;可到了2010年,裕元集团在上述三地的生产线数量分别是226、120和114条,生产线的条数同比分别增加40.4%、53.8%和123.5%,越南和印度尼西亚生产线增加的幅度远高于中国大陆。
劳动力成本上涨致工厂外移
代工厂“外移潮”的原因,泰丰企业坦承:“大陆地区近年来的劳动力成本上涨与人民币升值确实提高了经营难度,基于长久以来集团各厂皆以劳动法令所规范的高标准给付员工薪资与相关福利,这些成本的增加多已逐步反映在前几年的经营成本上。”裕元集团则指出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生活水平提升,加上政府订立*低工资规定,大陆劳工成本应会上升,因而在越南继续发展生产基地。
以与越南接壤的泰国为例,泰中罗勇工业园开发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吴广云说,泰国一个劳动力的工资平均每月1200-1500元,杭州附近工厂的工资一般在每月2000-3000元,这样的工资水平还不一定能招到工人;另外泰国厂房的租金成本只有杭州附近地区的1/5-1/4,其他水、电、气等成本也低于国内,耐克的代工厂移往国外并不奇怪。
市场观察人士马岗说,不只是耐克的代工厂感受到成本的压力,实际上大陆的运动用品企业和鞋类生产企业也在打算向中国中西部转移自己的生产工厂,其中安踏打算到河南开设新的生产工厂,百丽则打算在安徽建厂。
泰丰企业预测,随着中国大陆以外其他地区新产能的开出,中国大陆代工厂所占的比例还会逐年下降,中国大陆地区除继续生产各类高附加值的鞋类外,泰丰企业将把重心放在中国大陆内需市场庞大的成长商机上,而越南代工厂所占的份额预期在未来几年可达该公司产能的55%以上。
印度更被泰丰企业视为未来业务的新重点,泰丰企业公开表示印度有合理的劳动力成本、充沛的劳动力来源、接近欧盟市场的地理位置,将可为该公司在中国大陆、印尼、越南地区外,创造另一有竞争力的生产据点,印度的四座鞋厂与相关配套厂在全部开发完毕后,未来可占该公司产能25%以上。
鞋企代工模式陷入迷茫
代工模式大体的特点可以归纳为:由当地提供土地或者是已建成的标准厂房,内地省份提供廉价劳动力,外资提供资金、设备、技术和管理的要素组合模式。
在这样的模式下,企业绝大部分都是外向型的中小企业,他们都依附于某行业的一家核心企业生存。
“鞋模的核心企业是台资企业——裕元工业集团。裕元是耐克、阿迪达斯、李宁、安踏等国内外主要大型运动鞋品牌的**OEM商。各大品牌在裕元都有贸易办事处,他们直接下单给裕元。裕元直属的主要是鞋厂,鞋厂会到塑胶厂采购配件,塑胶厂就要找模具厂做模具,模具厂会再进一步地进行外包加工,承接者就是我们这些CNC数控加工小厂子。”精敏模具数控加工厂厂长杨艳军如此告诉记者。
杨艳军说,裕元员工虽然只有20万人,但这个产业链,包括带动周边的服务业、餐饮业,总数应该在50万人以上。也可以说,裕元掌握的这50万人的“生死存亡”。
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代工产业链的两头都交给了外资企业。“代工企业为来料加工型,两头在外,原材料掌握在外国人手里,涨不涨他们说了算;销售市场也掌握在外国人手里。低价订单你不做,自会有人来做。”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外贸公司老总在接受采访时显得非常无奈。
中小企业面临生存危机的原因就在于,它们处于产业链条*底层,利润低下,没有自己的研发能力,更没有自己的品牌。一旦外部环境恶化,订单减少,*惨的就是这些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遇到的困境似乎预示着代工模式已经走到了岔道儿口。加工业发展的高峰期已经过去,依靠外单拉动发展的时期已经过去。今后的怠工企业必须要进行转型。
事实上,许多怠工企业都已经将产业转型提上日程,试图避免目前这种困局。提出的思路,或转内销,或做品牌,或做研发。但目前看来,其效果并不能让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