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透明无色、有酒精气味、易挥发的有机化工原料和优质燃料——甲醇正处在一个尴尬的节点上:2016年甲醇总产能超7000万吨,消费量却只有4000万吨。此刻,完成这一经典案例的“商业教父”正同科研领域的“国家队”一起,推动联泓新材料“中国杜邦”梦的实现。
创新行动派
透明无色、有酒精气味、易挥发的有机化工原料和优质燃料——甲醇正处在一个尴尬的节点上:2016年甲醇总产能超7000万吨,消费量却只有4000万吨。
“产能过剩?DMTO不同意!”在中科院自主研发的DMTO——甲醇制烯烃技术落地山东滕州,多线产品实现超50%的市场占有率之后,中国科学院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吴乐斌如是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历经中科院三代科学家接力科研,世界上首次实现甲醇制烯烃工业化的DMTO技术是什么?它何以帮助过剩产能实现“超级逆袭”,从而打通导向高附加值产品的产业链条?
一项“吃掉”过剩产能的***技术
正是冬天*冷的时候,中国科学界和企业界的“大咖”——中科院院长白春礼、联想控股董事长柳传志顶着严寒出现在山东小城滕州。他们此行,是为DMTO加油鼓劲——中科院的这一***技术夜以继日地“吃掉”过剩产能并“吐出”高附加值产品。
占地156 0190 2607亩的国科控股企业——联泓新材料厂区里,大型化工设备纵横交错,但*核心的装置却是占地仅有几百平方、外表并不显山露水的DMTO——它是整个基地的“心脏”和一系列重要化工反应的源头。
DMTO,即甲醇制烯烃技术,由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发,曾获得201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在现代化学工业中,乙烯、丙烯等低碳烯烃是重要的基本有机化工原料,其传统生产技术强烈依赖石油资源。但中国贫油富煤的现实,不得不让科学家们重新审视煤炭衍生物甲醇的价值。这是DMTO诞生的深刻背景。
“发展以煤为原料制取石油类产品的煤化工技术,实施石油替代战略,是关系到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和能源安全的重大课题。”吴乐斌说。
不过,煤制烯烃有多难?世界性难题一个接着一个——*难的莫过于用甲醇生产出烯烃。正是这项关键技术,耗费了大连化物所科研人员三十多年的心血。直到2010年,世界首套甲醇制烯烃工业化装置终于成功运行。
一次复制成功故事的肇始
好技术如何变成好产品,从来不是一个易于解答的命题。
如果说,30年前联想的创办是中科院技术与柳传志商业头脑的**对接,那么,现在以DMTO项目为载体的联泓新材料则是他们又一次复制成功故事的肇始。
在中科院领导层的支持下,柳传志尝试将联想成功的“管理三要素”——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引入联泓新材料。
**步即是“招兵买马”。 利用中科院的原创技术和联想资金、品牌,联泓新材料引来了一批能人。在中石化技术部门磨炼多年,也在多家企业担任过高管,兼具技术和管理经验的郑月明,也被吸引来成为DMTO产业化的具体执行人、联泓新材料的总裁。
国内高端化学品的稀缺,与DMTO在化工领域的技术突破,两者重叠为联泓新材料提供了战略定向。2012年,以DMTO为龙头装置,借助自主烯烃分离工艺,联泓新材料开始打造一条以甲醇为原料,以高端化工产品为目标的工业生产路径。
到2014年,DMTO装置正式投产——DMTO这颗“心脏”输出的“新鲜血液”相继滋润起建筑、日化品、纺织、造纸、光伏等诸多行业。
在当前原油价格大幅下降,下游需求低迷,化工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联泓新材料在甲醇单耗等多项技术经济指标上不断刷新着行业纪录,产品全产全销,实现了收入和效益大幅逆势增长。
一个推进中的“中国杜邦”梦
“甲醇产业严重过剩,如何化解?DMTO技术是‘拯救者’,它分离出烯烃,分离出乙烯、丙烯,以及乙烯、丙烯衍生物,生产出国内急需的高端材料,多线产品均实现超过50%的市场占有率。”
郑月明的底气在于,现在联泓新材料的高端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产品产销量已居中国**位;开发出的高熔融均聚聚丙烯产品,已成为国内高端的餐盒领域*大的供应商,市场占有率接近50%;环氧乙烷衍生物在日化、建筑、纺织、皮革等领域达到国际水平,多数产品实现进口替代……
过剩产能实现“名利双收”,国科控股董事长吴乐斌找到了内因,“中科院的原创力+联想控股的资本、商业模式+合理、灵活的体制、机制”扫除了这一链条的产业化羁绊。
但在国内市场上的纵横捭阖还不是联泓新材料的全部抱负,郑月明把目标瞄向了广阔的海外,他提到了全球第二大化工企业——美国杜邦。“我们在市场运作、运营服务上的某些方面已经比肩杜邦,但前端原创力还需加把劲。我们立志做‘中国杜邦’,还有时间。”
十二年前在PC领域,IBM还是联想面前可望不可及的“巨人”,但谁能想到后来联想收购IBM“蛇吞象”的发生?此刻,完成这一经典案例的“商业教父”正同科研领域的“国家队”一起,推动联泓新材料“中国杜邦”梦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