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德尔森(Mandelson)在当天发布会上,强调公平贸易对欧盟竞争力和就业的重要性,“但我们要确保贸易救济工具及其使用上,要适应全球化的新局面。”崇尚自由的曼德尔森认为,现在恰是审视欧盟贸易救济工具的好机会,因为大多数欧洲公司已将采购目标转向亚洲低价商品。
据欧盟统计,贸易救济工具所指向的涉案产品还不到欧盟进口额的0.5%,“但它们对确保公平贸易有重要意义。”曼德尔森说。
然而,在限制海外产品进入的同时,救济措施挡住了海外欧资企业产品的进入。曼德尔森表示,周期性地审视贸易救济工具,将确保其使用吻合全球化进程。
13页的绿皮书回顾并分析了三项措施,并附带给出长达17页的问卷,希望成员国、商界、欧洲议会、非政府组织和个人能填写问卷并给反馈,征求期为3个月。
眼下,涌入欧盟的“中国制造”,已在意大利为首的南欧和瑞典等北欧国家之间树起了敌对阵营。前者表示自己的制造业频受冲击,后者则倡导自由贸易,认为贸易限制提高了消费者的成本。
在这一问题上的对立已愈演愈烈,尤其表现在去年对中国的纺织品“特保”问题,以及今年对中国皮鞋反倾销案的裁决上,曼德尔森本人也因此陷入左右为难。
但绿皮书的出台也遭来不少非议。有制造商表示,这是欧盟为满足欧洲消费者的需求,对亚洲进口廉价商品开放市场。一位欧盟官员表示,一些成员国甚至在绿皮书公布前一刻,还要求欧委会修改,因为他们担心新措施可能会太偏袒进口商。
绿皮书的出台受到了欧盟进口和零售商的欢迎。但意大利国际贸易部长博尼诺也警告说,将密切关注绿皮书内容及今后反倾销政策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