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四川省鞋类产品出口数量约4910万双,货值8.4亿美元,平均单价17.13美金。同比数量减少8.64%,货值增长6.7%,平均单价增长13.72%。其中,成都地区鞋类产品出口货值占全四川省90%,数量为3946万双,货值7.6亿美金,平均单价为19.38美金。同比数量减少9.65%,金额增长7.7%,平均单价则增长15.33%。
整体狂舞 鞋业落寞
从数据上看,四川省和成都市的鞋类产品出口,尽管货值继续增长,但主要原因为平均单价的增长,特别是成都市,平均单价的同比增长率已达两位数。从同比数量减少近10个百分点不难看出,四川省鞋业出口的持续低潮不仅毫无好转,病情反而在加重。
与之相反,四川省2012年的出口总额却一路凯歌,据成都海关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四川实现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591.3亿美元,比上年(下同)增长23.9%,高于同期全国6.2%的整体进出口增速。位居中西部**,其中出口总值为384.6亿美元,增长32.5%,位居中西部第二,同期全国整体出口仅增长7.9%。带动四川省出口整体走高主要是机电类产品,特别是高新综保区内的龙头企业。据成都海关统计,2012年全年,成都综合保税区进出口总额为262.2亿美元,增长42.3%,远高于全省23.9%的外贸增速,占全省外贸规模逾4成。
四川省的出口与不少中西部欠发达省份相同,尚停留“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的传统时代。鞋类产品的8.4亿美金在机电产品的对比之下,无疑更显得落寞。
当然,以富士康为主的机电类企业,其产品附加值也并不高。但皮鞋的附加值相比iPad,无疑是低上加低。据业内人士告知:皮鞋行业的利润已做得很薄,净利甚至低于3%,而且鞋厂们大都依靠出口退税为利润,这使得企业的生死存亡没有悬念地被国内外政策随波逐流。
在2012年,金融危机、汇率变动的影响依旧恶劣。四川鞋类产品的主要输出地欧盟的债务危机愈演愈烈;北美依旧通货紧缩,就业数据、消费力均*为不佳;就连四川鞋类产品的传统输出友好国,俄罗斯的经济下滑也十分明显。
此前有报道称,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全球对能源需求的减少抑制了原料价格上涨。这直接影响到主要依赖能源出口的俄罗斯的经济增长。同时,这使得俄罗斯国内需求也表现疲软,投资和消费增长双双放缓。俄罗斯的经济在短期内要从能源依赖型迅速转变无非是吹毛求疵般不现实,这也拖累到四川鞋业的出口行情,在四川鞋企应对温饱的问题上雪上加霜。
鞋类产品集体低迷
消息显示,近两年无论是意大利、德国、美国的大型鞋类展会,还是国内的广交会,鞋类产品的销售情境都表现得*为清淡,2012年仍旧维持这种惨状。国外客商的贸易需求和订单量减少,直接导致四川皮鞋出口数量下降。
在汇率波动的影响下,作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本来利润空间就微薄的出口鞋类企业,利润空间受到进一步的挤压,经营困境持续加大。加之汇率变化预期的不确定,增加了不利因素的影响,导致订单减少,企业开工不足。
除了外部环境不容乐观,国内环境对鞋企的不利程度也有增无减。近年来,企业的生产成本持续攀升,2011年中国的CPI指数增长率达到5.4%以上,2012年稍有回落,但据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表示,增长率仍维持在2.7%。0号成品柴油每升从2010到2012年的涨幅达20%以上,无疑总体拉高了物流成本。
加之本身就维持高位的公路运输成本,让利润微薄的制鞋企业不堪重负。除此之外,人口进一步老龄化也导致中国企业的用工越来越难。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已达1.18亿,占总人口8.87%。这个数字在2015年将达到2亿,在2030年中国的老龄人口比例将超越日本。老龄化致使人口红利的迅速消失,使得产业工人供不应求从而加剧了人力资源成本上涨。而常年依靠人口红利过活,作为劳动密集型的制鞋产业无疑正中目标,与中国社会发展背道而驰。
消息显示,鞋类产品的主要原材料价格年增长率约20%,劳动力成本也以每年约20%的速度增长,随着油价和劳动力成本的增加,物流服务的价格涨幅也较大。因此,鞋类出口企业不得不相应提高成品价格,来消化成本上涨带来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出口金额的上涨,但出口数量却明显下降。成都鞋类产品出口平均单价增长15.33%则是*好的例子。价格的增长对于主要靠低价格取胜的鞋企,无疑是灭顶之灾。你的价格达不到买家的预期,买家换一家厂换一个地方采购就是。
“低价上量”不是**防寒服
由于不少鞋企的盈利模式一直是低价上量,故长期以来对品牌建设也不够重视。在目前价格已逐渐失去优势的前提下,无开发能力和销售渠道的鞋企则举步维艰。事实上,虽然2012年对鞋企而言仍是严冬,但也不乏一两家鞋企破冰。
据记者了解,位于成都市川藏路沿线一家名为鑫隆盛鞋业的制鞋公司,虽说2010年才投产,规模远不如卡美多等四川鞋企领头羊,但由于该企业十分重视产品开发,在2012年依然赢得不少来自俄罗斯的订单,成为业内一匹黑马。该类企业的致胜良药即是重视研发。他们的设计师会经常到欧洲和俄罗斯考察款式,对当季各地所流行的风格十分了解,因此企业开发出的款式会相对较多、较新,容易受到买家亲睐。买家到成都来选择供应商,看了他们的款式更易选择他们。
大部分制鞋企业都有相应的研发能力,但不少企业由于担心成本,更多地让团队简单地进行山寨。而成熟的开发团队,实际上对成本的影响并不大。毕竟有了好的款式就有了更多订单,销售因此更容易上量。这样则可相应分解掉开发成本。
目前来看,鞋企的2013年*有可能仍是冰河时期。鞋企应如何过冬。相关业内人士刘磊先生就此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鞋企务必努力提高产品附加值。第二,加强供应链建设与行业建设,目前成都金花镇周围的鞋企供应链尚不完善,许多原材料仍需到广东等地采购,造成四川鞋业“两头在外”的局面。第三,在北美、欧盟、俄国等传统市场需求萎缩的背景下,充分利用我国和众多新兴市场国家良好的合作关系,尤其是自由贸易区协定,关税减免,原产地互惠等制度性安排,大力开拓新兴市场。
目前,许多制鞋企业经营困难,甚至纷纷出走。但建立销售渠道和开发团队无疑需资金投入,以及熟悉国外市场的职业经理人来操盘。对于长期处于供应链末端又资金紧缺的鞋企而言,能否在严寒中转身,刘磊先生也无法给出肯定答案。
四川鞋业是中国****女鞋生产集中地,买家要到中国买女鞋、女靴,四川仍是*佳选择。要尝试转身,则一定需摆脱低端的定位与小打小闹的局面。许多制鞋企业因成本、人力等原因无力回天,行业协会和政府的帮助则显得至关重要。在制鞋企业外一些行业,均存在专业的第三方设计事务所,以便让企业以金钱换取时间,更以设计出好产品。
此外,一些领域的行业协会也合力政府一同打通渠道,带领众多企业抱团到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开拓市场。让企业被动为主动,同时减轻企业资金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