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裘皮业的发展近年来成就喜人,特别是*近几年,裘皮产品进出口额的快速增长令人瞩目,许多国际裘皮商家一致看好中国裘皮市场前景。面对大好形势,国内皮草行业专家们提醒,我国裘皮行业要想从量的增长上升为质的飞跃,全面进入国际高贵商品行列,必须尽快打破绿色壁垒。
据了解,我国拥有广阔的毛皮动物养殖基地。目前,在我国自产的裘皮货源中,野生动物皮约占25%-30%,其余为人工饲养的动物毛皮。以河北、河南、浙江、江苏、内蒙、辽宁等为中心的毛皮及毛皮制品生产基地拥有500-600家具有一定规模的毛皮加工企业。2003年,我国裘皮进出口总额超过10亿美元,同比增长42.5%。当前,世界裘皮消费中心、加工中心和裘皮动物养殖中心正在由发达国家转移到中国。
日前,在合肥出席中国“真皮标志十周年”汇报会的中国皮革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张淑华介绍说,我国毛皮产品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扩大出口、全面进军国际**产品市场的*大阻力是名目繁多的技术标准,绿色壁垒对裘皮行业走向国际的制约作用越来越大。
打破绿色壁垒,**亟待提高裘皮行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根据国家毛皮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报告,目前我国毛皮产品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产品质量不稳,二是产品品质不高。例如,某些产品的PH值、有害物质残留量超标,收缩温度、机械强度偏低,染色产品同色谱异差严重,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生产工艺落后,技术条件控制不够科学,对原材料质量把关不严等。国内有相当一部分毛皮厂连*基本的分析检测条件都不具备,企业少有规范完备的技术文件和质量控制系统,同一产品批与批之间工艺条件差异很大,有的企业为降低成本甚至有意偷工减料,几乎各项成本都维持在*低限,这是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品质低的主要原因。此外,很多企业的质量管理措施不到位,也是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的主要原因。
技术和管理水平不高,导致了我国毛皮产品与国际水平差距很大。中国连年来毛皮产品的出口总量在不断增加而单位产品售价却有所下降,国外一些**皮装单件价格能达到上千甚至上万美元,而我国同类产品的出口价格平均每件只有几十美元。几乎是国际皮革市场上*便宜的。为此专家们指出,我国毛皮企业如果不尽快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稳定产品质量,而是打价格战,只能导致恶性竞争,浪费了珍贵的毛皮资源,污染环境,从而*终在国际竞争中被淘汰。
打破“绿色壁垒”,适应国际市场,其次是要做到在生产过程中保护环境,产品符合生态标准。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皮革行业年排放废水7000万吨以上,仅次于造纸业,特别是一些皮革企业集中地区,水质污染现象十分严重。进入21世纪,皮革业如不在保护环境方面进行重大改进,其国际市场必然受到限制,前景黯淡。另外,从2004年6月30日起,在欧盟的纺织品、服装和皮革制品市场上,禁止使用和销售偶氮、六价铬、五氯苯酚等超标的产品。皮革产品的生态标准也再次考验国内毛皮生产企业。
据了解,中国皮革工业协会于2003年宣布正式在中国制革行业实施“真皮标志生态皮革”证明商标。此次以“生态”为特征的质量认证对皮革产品中甲醛、六价铬、五氯苯酚、致癌芳香氨等做出了限量规定,并对生产污水排放等也做出了详尽的规定。
**的产品质量认证公司德国莱茵上海技术公司向中国企业提出了建议,要打破绿色壁垒提高知名度,起码要做到以下两点:**应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出口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并及时了解出口国的*新和即将出台的法规、条例及有关机构的建议要求。其次,也是*简单、*方便的方法,就是向权威机构申请各种表明已经通过检测的标签,如欧盟比较流行的“生态标签”或ISO156 0190 2607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