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检网讯】7月15日,记者获悉,在素有棉花种植大县之称的彭泽县,越来越多的棉农弃棉种豆,棉花种植面积比往年减少5万亩。
棉农为何弃棉而去?
彭泽县耕种面积为40万亩,其中棉田面积为30万亩。随着收储政策取消,今年棉田缩减为25万亩,而且还有下降趋势。
今年初,彭泽县棉船镇农户高泽生反复思量后决定不再种植棉花,将家中100亩棉田全部用于种植大豆。
原来,今年3月31日开始,国家取消棉花临时收储政策,试点直接补贴,且直补试点只有新疆,这意味着我省棉农目前不能获得补贴。彭泽许多棉农弃棉而去。为何弃棉种豆?高泽生算了一笔账:棉花亩产250公斤,化肥、农药成本每亩高达700元,如果再算上管理、人力成本,每亩棉田利润不足千元。而这还是理想状态,遇上干旱、暴雨,棉农往往血本无归。相反,大豆种植成本每亩不足300元,管理省时省力,赚得更多。
棉船镇政府办公室主任张晓武表示:“去年九江大旱,棉农收成不好,亏损严重,至今心有余悸。加上补贴政策取消,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棉农积*性。”棉花种植面积缩减的另一个原因是当地劳动力外出打工出现土地抛荒现象。彭泽县农业局副局长樊文华解释,很多新生代农民离开土地,前往沿海打工。目前这部分抛荒土地均实行了流转,去年该县土地流转12万亩,占总耕地面积30%以上。由于棉花种植成本高,流转的土地往往被用于种植其他经济作物。
临时收储为何变直补?
2010年,棉花价格高开高走,国家随后启动临时收储“救火”。收储本意是平抑价格波动,保护棉农利益。但随着市场稳定,临时收储带来的财政和市场压力紧随而来,如今陷入进退两难境地。
资料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2月,国储棉库存超过800万吨,占用国家资金亿元左右,每年利息、仓储费以及国储棉高收低抛成本总计300亿元。国储棉让国家财政背上了沉重的负担。而且临时收储使得国内外棉市价格长期“倒挂”,给棉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成本压力。
彭泽县棉花协会会长徐雷鸣介绍,直补在稳定棉农收入的同时,可让棉价回归市场,棉价不再虚高,这是纺织企业一直期盼的。不过,徐雷鸣表示,临时收储政策取消后,彭泽棉农的种植积*性不高。
棉贱伤农困局如何破解?
当地农业专家认为,棉花市场在缺少了收储政策扶持之后,会出现震荡。今年9月份籽棉销售价格预计会有所降低,接下来,国内棉价会逐渐向国际棉价靠拢。
南昌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尹继东认为,目前彭泽棉花产业以家庭种植为主,一家一户的种植面积太过分散,效率低下,很难形成规模化效应,未来只有实现市场化、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才是破解困局的必由之路。临时收储变成直接补贴,可以刺激棉花产业走上市场化正轨。彭泽县土地流转现状可以使有实力的种棉大户推行规模化种植和经营。
棉花产业规模化经营在省外早有先例。据了解,目前劳动力成本在棉花生产中占60%以上,而新疆、山东、河南等地方都在使用家庭农场形式,采购大型农机进行机械化采棉,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
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或来电400-101-7153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