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管总局在3月31日召开“整治检验检测报告造假行为”专题新闻发布会。决定于2022年4月至7月底开展检验检测市场专项整治行动。
部署各地市场监管部门集中力量对辖区内涉及疫情防控的医疗器械防护用品、食品、个体防护装备、建筑材料、常压液体危险货物罐体、碳排放核查等6个领域的检验检测机构进行全面排查、全数检查、严格整顿,坚决防止和查处检验检测造假问题,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财产安全。
为什么会有近3个月的整治行动?
没别的,太混乱了。
根据相关统计,2021年国内检验检测服务业出具报告数目达到5.27亿份(不含港澳台数据),同比增长23%。
从2014年起到2021年国内检测行业规模逐年增长,实现营业收入3225亿元,同比增长15%。
从检验检测的应用领域来看,建筑工程领域的市场规模达到了543.54亿元,排名第1。其次为环境检测和建筑材料检测,市场规模分别为313.58亿元和300.74亿元。
我们再去看检测机构,2014年至2021年期间,我国检测机构数量逐年递增,截至2020年底,我国共有检验检测机构44007家,同比增长11.49%。
但是在这一期间,我国检测检验行业呈现出小、散、弱的特点。据统计。2021年我国小、微型检验检测机构数量占比分别达到78.48%和18.02%,总占比达到了96.50%。
一直到去年,检测公司仍在像雨后春笋一样蓬勃发展,所以也有着野蛮生长这一特点。
国家认监委的*新检测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检测机构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检验检测机构19444家,占机构总量比重为44.18,集体控股机构749家,占机构总量比重为1.70%,私营控股机构22958家,占机构总量比重为52.17%,外资企业415家,占机构总量比重为0.94%;其他机构441家,占1%。
而在这一进程中,一些乱象也是层出不穷,比如就在今年315中报道,陕西宝鸡就有1000多份工程检测报告造假,10多所学校与医院存在着安全隐患。
而像这种工程质量检测报告造假事件,在一定程度上一直客观存在。早在2017年,港珠澳大桥香港段被发现混凝土压力测试涉嫌造假事件;2021年河北省有14家检验检测机构因数据造假被撤销资质。
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造假的?相对于其他的方面,检测报告造假的时间、物力等成本更低,而被发现的概率也很低。另一方面,相对而言,工程质量检测报告造假的违法成本相对低。
而且在实际中,辨别检测报告的真伪却存在一定难度。一方面,辨别检测报告真伪的过程非常复杂,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调查取证。另一方面,由于虚假检测报告制作技术十分逼真,辨别上缺乏相应配套的的技术检测手段。
而这些乱象在今年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比如今年国家就开始要对医疗器械防护用品、食品、个体防护装备、建筑材料、常压液体危险货物罐体、碳排放核查进行专项整治。
医疗防护、个体防护、食品等等都是围绕今年抗疫而存在的重要物品,如果这些物资出现了问题,后果真的不堪设想。
况且未来几年,随着我国检测市场化程度加大,在外资以及民营检测机构的推动下,第三方检测市场规模将快速增长,占检测市场的比重也将有所提升。
所以为了规范后续入场的民营检测机构,国家必定要对这个行业树立起科学的规范。
而百检也必会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用科学、严谨的态度,来对待每1份检测报告,去对接权威大型的实验室,来更好的为客户服务。会一如既往脚踏实地做事,勤勤恳恳耕耘,相信天道勤酬,百检一定能够在检测行业树立起正向的品牌形象,为新加入的伙伴们当好一个榜样,为我们这个和谐社会,贡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