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简介
GB15558的本部分规定了以聚乙烯(PE)混配料为原料,经挤出成型的燃气用埋地聚乙烯(PE)管材(以下简称“管材”)的术语和定义、材料、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和包装、运输、贮存。 本部分规定的管材类型包括: ———单层实壁管材; ———管材外壁包覆可剥离热塑性防护层的管材。 本部分适用于 PE80和 PE100混配料制造的公称外径为16mm~630mm 的燃气用埋地聚乙烯(PE)管材,管材的*大工作压力(MOP)基于设计应力确定,并考虑耐快速裂纹扩展(RCP)性能的影响。 在输送人工煤气和液化石油气时,应考虑燃气中存在的其他组分(如:芳香烃、冷凝液)在一定浓度下对管材性能的不利影响。英文名称:Buried polyethylene(PE)piping systems for the supply of gaseous fuels—Part 1:Pipes
标准状态:现行
替代情况:替代GB 15558.1-2003;强制性转化为推荐性标准,其文本不做任何调整;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批准发布公告2017年第7号
发布部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
发布日期:2015-12-31
实施日期:2017-01-01
出版日期:2017-01-01
页数:36页
前言
GB15558本部分的4.1、4.3、4.4、5.3中表8的序号1~6的项目、5.4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GB15558《燃气用埋地聚乙烯(PE)管道系统》分为三个部分:———第1部分:管材;———第2部分:管件;———第3部分:阀门。本部分为 GB15558的第1部分。本部分按照 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部分 代 替 GB15558.1—2003《燃 气 用 埋 地 聚 乙 烯 (PE)管 道 系 统 第 1 部 分:管 材》,与GB15558.1—2003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增加了管材类型(本部分第1章);———增删了相关定义(本部分第3章);———修改了混配料和色条料的技术要求(本部分4.1);———增加了混配料颜色要求(本部分4.2);———增加了混配料的80 ℃长期静液压强度曲线不允许在5000h前(t<5000h)出现拐点的要求(本部分4.3);———混配料性能中炭黑分散/颜料分散增加了外观级别的要求(本部分4.5);———以管材形式测定的混配料性能增加了耐候性要求。耐慢速裂纹增长的性能要求由不小于165h提高至不小于500h(本部分4.5);———增加了聚乙烯(PE)混配料的熔接兼容性要求,增加了聚乙烯(PE)混配料的改变的要求(本部分4.6和4.7);———修改了回用料要求(本部分4.8);———管材颜色增加了橙色(本部分5.1.2);———增加了盘管长度及盘卷的*小内径要求(本部分5.2.1);———*大平均外径删去等级 A,SDR系列删去了SDR17.6,增加了SDR17、SDR21、SDR26(本部分5.2.2和5.2.3);———修改了小口径管材*小壁厚要求(本部分5.2.3);———管材力 学 性 能 中 静 液 压 强 度 (20 ℃,100h)试 验 参 数 PE100 环 应 力 由 12.4 MPa 改 为12.0MPa,删去耐候性要求,耐慢速裂纹增长(切口试验)的性能要求由165h提高至不小于500h,增加了耐慢速裂纹增长的锥体试验,增加了压缩复原要求(本部分5.3);———增加了对接熔接接头的系统适用性要求(本部分5.5);———增加了试验方法一章(本部分第6章);———修改了型式检验项目要求和定型检验要求(本部分7.2);———标志内容中增加了生产批号、回用料,增加了标志示例(本部分8.4);———删去了 GB15558.1—2003中的附录 C“挥发分含量”、附录 D“耐气体组分”、附录 E“耐候性”,将以上三个附录的内容在试验方法一章中叙述(本部分6.1.4、6.1.8和6.1.9);———增加了资料性附录 “工作温度下的压力折减系数”(本部分附录 C);———增加了资料性附录“高耐慢速裂纹增长性能 PE100混配料和管材”(本部分附录 D);———增加了规范性附录“带可剥离层的管材”(本部分附录 E);———附录 F“压缩复原试验方法”修改为规范性附录(本部分附录 F)。本部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SO4437-1:2014《燃气用塑料管道系统 聚乙烯(PE) 第1部分:总则》和ISO4437-2:2014《燃气用塑料管道系统 聚乙烯(PE) 第2部分:管材》。本部分与ISO4437-1:2014和ISO4437-2:2014相比在结构上有较多调整。附录 A 中列出了本部分章条号与ISO4437-1:2014和ISO4437-2:2014的章条编号的对照一览表。本部分与ISO4437-1:2014和ISO4437-2:2014相比存在技术性差异。这些差异涉及的条款已通过在其外侧页边空白位置的垂直单线(︱)进行了标示,附录 B中给出了相关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部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本部分由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8)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亚大集团公司、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山东胜邦塑胶有限公司、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福建亚通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联塑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沧州明珠塑料股份有限公司、淄博洁林塑料制管有限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王志伟、高立新、景发岐、许盛光、张慰峰、何健文、谢建玲、池永生、薛彦超、陈慧丽。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15558.1—1995、GB15558.1—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