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是临床上*常用的药物,其治疗细菌感染和细菌性传染病的疗效确切,为各科医生广泛应用。然而,滥用抗菌药的现象十分普遍,这不仅使疗效降低,而且增加了药物的毒副反应,加重了细菌耐药性,甚至丧失治疗和抢救的时机,给病人的健康与生命带来危害。
合理用药的关键是针对致病菌选用*合适的药物。因此,对中度、重度细菌感染,在应用抗菌药物前必须先收集临床标本如血、痰、尿、脑脊液、脓液做细菌培养,想方设法尽早明确致病菌的种类,并测定其药敏。当致病菌明确时,可选择抗菌作用强、毒性低的品种用于临床,常可获得满意疗效。然而,临床上大多数情况为致病菌尚未明确或病情危急,或属轻症感染时,可根据感染的部位、获得的途径、患者的年龄、病史与临床特征等先作经验治疗。经验治疗的方案针对引起感染*可能的致病原。本期刊登的一组专题笔谈涉及临床常见细菌感染的经验用药,其实用性强。读者可结合本地各种感染常见致病菌的种类及其药敏状况作相应的调整。
经验用药若取得良好疗效,一般可继续用药直至痊愈。若疗效不满意,可根据细菌培养的结果和药敏试验调整用药。总之,尽早确定致病原是合理用药*重要的前提,各级医院均应建立良好的细菌学诊断常规,并予以认真落实。
供临床选用的抗菌药品种繁多,临床医生应善于将每一种药物*突出的药理特点用于治疗,以取得*佳疗效。药物独特的抗菌谱与抗菌作用往往决定其主要的适应证。此外,尽量选择安全、毒性低,有足够浓度的药物到达感染部位也很重要。
联合用药主要限于单一抗菌药难以控制的严重感染或混合感染、病原菌不明的严重感染、易产生耐药的感染,以及药物毒性大通过联合用药减少剂量,或药物在感染部位的浓度低、联合易渗入该组织的品种。因此,联合用药的指征更加严格。联合用药的目的在于增强抗菌作用,提高疗效。临床上宜以繁殖期杀菌剂(如β—内酰胺类)与静止期杀菌剂(如氨基糖苷类)联合,常获协同作用;而避免繁殖期杀菌剂与快速制菌剂(四环素、氯霉素类、大环内酪类)联合,以防拮抗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