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简介
本文件规定了民用航空无线电导航台(站)包括无方向信标台、航向信标台、下滑信标台、指点信标台、全向信标台、测距仪台和地基增强系统地面站的设置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民用航空无线电导航台(站)的设置。英文名称:Specification for aeronautical communication navigation and surveillance station siting criteria—Part 1: Navigation
标准状态:现行
替代情况:替代MH/T 4003.1-2014
中标分类:航空、航天>>航空运输与地面设备>>V54空中交通管制
ICS分类:社会学、 服务、公司(企业)的组织和管理、行政、运输>>运输>>03.220.50航空运输
发布部门:中国民用航空局
发布日期:2021-10-21
实施日期:2021-11-01
页数:27页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则起草。本文件是MH/T 4003《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台(站)设置场地规范》的第1部分。MH/T 4003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第 1 部分:导航;——第 2 部分:监视。本文件代替MH/T4003.1-2014《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台(站)设置场地规范 第1部分:导航》,与MH/T4003.1-2014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修改了“范围”的内容(见第 1 章,2014 年版的第 1 章);——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的内容(见第 2 章);——修改了“决断高/高度”、“仪表着陆系统Ⅰ类运行标准”、“仪表着陆系统Ⅲ类运行标准”、“仪表着陆系统基准数据点(T 点)”、“保护区”、“临界区”、“敏感区”和“障碍物”的定义(见 3.2、3.3、3.5、3.6、3.14、3.17、3.18、3.20,2014 年版的 2.2、2.3、2.5、2.6、2.11、2.12、2.13、2.14);——删除了“空中定位点”的定义(2014 年版的 2.15);——增加了“仪表着陆系统 B 点”、“仪表着陆系统 E 点”、“调制度差”、“仪表着陆系统场地保护区”、“仪表着陆系统运行保护区”、“建筑物限制区”、“地基增强系统”和“基准接收机”的定义(见 3.7、3.8、3.9、3.15、3.16、3.19、3.22、3.23);——修改了无方向信标的工作频率(见 4.1,2014 年版的 3.1);——增加了Ⅱ/Ⅲ类仪表着陆系统航向信标的设备要求和建议天线阵类型(见 5.2.4);——修改了远场监视天线的设置要求(见 5.2.5,2014 年版的 4.2.4);——修改了航向信标天线的偏置要求(见 5.2.6,2014 年版的 4.2.5);——修改了航向信标台的场地要求(见 5.3,2014 年版的 4.3);——增加了航向信标台建筑物限制区的要求(见 5.3.1.7);——修改了下滑信标台的场地要求(见 6.3,2014 年版的 5.3);——修改了Ⅱ/Ⅲ类仪表着陆系统内指点信标的设置要求(见 7.2.6,2014 年版的 6.2.6);——修改了多普勒全向信标台的场地要求(见 8.4.2,2014 年版的 7.4.2);——增加了地基增强系统地面站的设置要求(见第 10 章);——增加了导航台计算机仿真基本要求(见附录 A);——修改了附录 B 中的公式(B.2)(见 B.2.1,2014 年版的 A.2.1);——增加了下滑信标台菲涅尔区计算(见附录 C)。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民用航空局空管行业管理办公室提出。本文件由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民用航空局第二研究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郭静、李黎、叶家全、魏童、金辽、梁飞、蔡琪、王巍、孙翔、李清栋、李子冀、李沅锴、张超、杨立钒、林欢。本文件由中国民用航空局第二研究所负责解释。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1996 年首次发布为 MH/T 4003—1996; ——2014 年修订时分为 2 个部分: ·MH/T 4003.1—2014; · MH/T 4003.2—2014; ——本次为 MH/T 4003.1-2014 的**次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