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弱,则国弱;计量强,则国强。有史为证: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全国, 秦始皇颁布统一全国度量衡诏书。这作为计量史中光辉的一页, 揭示了度量衡的重要作用。而实际上,计量强国,早在商鞅辅助秦孝公变法时就开始了。商鞅废井田,开阡陌封疆,将原来井田制时的100 方步为百亩改为240方步为百亩,扩大的耕地面积,促进了农业发展。同时他平斗桶、权衡、丈尺,建立了完善的度量衡制度, 并进行有效推行。度量衡的改革,加快了强大秦国的崛起,*终成就了秦国统一全国。
与之相对照的历史是,清末国运势弱,主权沦丧。体现在度量衡上, *为明显的就是海关度量衡制。《南京条约》、《天津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使中**户洞开,更为甚者,外商为图方便,各国所附的通商章程中,都明文规定了它们各自的度量衡标准,即所谓海关度量衡制。海关度量衡制标志着海关主权的丧失,其结果不可避免地加重了中国半殖民地化。
民国时期,各路军阀你方唱罢我登场,国家一片混乱。与之相应地,国内度量衡混乱到了**的程度——器具不一,量值不一,单位不一。据1933年出版的《全国度量衡划一概况》记载,“各地之度量衡器具,匪独省与省异,县与县殊,即东家之尺较之西邻,有若十指之不齐。”为有效遏止乱象,1929年国民政府颁布《度量衡法》, 并努力推行。这一划一度量衡的努力,为1937年之后的中国全面抗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 国家重视计量工作的开展, 特别是计量对工业的支撑, 为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今,国家经济快速发展, 对计量工作也更加重视,加大了计量投入,计量事业科学发展, 进入一个可喜的阶段。计量对于产业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如今,面对质量强国、标准强国的日益升温,我们有理由保持一些冷静,始终应该牢记:计量是本,本固自然叶茂;计量是基,基牢自然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