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的内容和流程、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方法等。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及省级行政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其他自然地理区域可参考本标准执行。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ecosystem services
指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防风固沙、土壤保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持等方面的功能。
2.2
水源涵养 water conservation
指生态系统通过其结构和过程拦截滞蓄降水,增强土壤下渗,涵养土壤水分和补充地下水,调节河川流量,增加可利用水资源量的功能。
2.3
土壤保持 soil conservation
指生态系统通过其结构与过程保护土壤,降低雨水的侵蚀能力,减少土壤流失,防止泥沙淤积的功能。
2.4
防风固沙 sand storm prevention
指生态系统通过增加土壤抗风能力,降低风力侵蚀和风沙危害的功能。
2.5
生物多样性维持 biopersity conservation
指生态系统为野生动植物提供栖息地,以维持物种多样性水平的功能。
3 总则
3.1 原则
本标准规定的内容遵循规范性、可操作性、性和经济技术可行性的原则。
3.2 目标和范围
本标准以遥感和地面调查数据为基础,结合生态系统长期监测数据,定量评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状况,了解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变化趋势。时间范围为有数据支撑的一年或多年, 空间范围为评估区。
3.3 内容
针对评估区范围,评估生态系统的土壤保持、水源涵养、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维持功能,分析其空间格局和变化情况。
4 评估技术流程
标准制定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的技术流程,见图1。
图 1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总体技术流程图
5 评估指标体系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指标体系
评估科目 | 评估指标 | 指标定义 |
水源涵养 | 水源涵养量 | 生态系统通过拦截滞蓄降水,涵养土壤水分、调节地表径流和补充地下水所增加的水资源总量 |
土壤保持 | 土壤保持量 | 生态系统减少的土壤侵蚀量(潜在土壤侵蚀量与实际土壤侵蚀量的差值) |
防风固沙 | 防风固沙量 | 通过生态系统减少的因大风导致土壤流失和风沙危害的风蚀量 |
生物多样性维持 | 生境不可替代性指数 | 不可替代性指数是0-1之间的连续值,值越高代表所在规划单元的保护价值越高,能够替代该单元完成保护目标的其他规划单元数量越少 |
物种丰富度 | 生态系统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 |
珍稀濒危物种数量 |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物种名录中及IUCN红色名录中的*危、濒危级别物种的数量 |
6 评估技术方法
6.1 水源涵养量
运用水量平衡法计算水源涵养量,具体方法参见附录A。
6.2 土壤保持量
运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计算土壤保持量,具体方法参见附录A。
6.3 防风固沙量
运用修正风力侵蚀模型(REWQ)计算固沙量,具体方法参见附录A。
6.4 生境不可替代性指数
运用Marxan选址运算模型计算生境不可替代性指数,具体方法参见附录A。
6.5 物种丰富度
采用样方调查方法统计生态系统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6.6 珍稀濒危物种数量
采用调查统计的方法,统计区域内国家重点保护野生物种名录中及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中的*危、濒危级别物种的数量。
7 评估结果
以水源涵养、土壤保持、防风固沙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的评估结果为依据定量评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空间格局和总体变化趋势,明确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变化情况及变化关键区域。
更多标准征求意见稿内容点击以下链接获取标准意见稿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