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6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央农办主任唐仁健,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解读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绿色发展、质量兴农应该走在前面
现阶段老百姓对农产品、食品的*大关切概括起来是六个字:优质、多样、个性,其中优质方面*大关切就是吃得安全、放心。
“这一轮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尽管改革要求很多,但*突出、*重要的就是要绿色、安全和放心。这次农业结构调整千条万条,如果这一条解决不好,恐怕就不能算成功。” 唐仁健说。
“农业的绿色发展,质量兴农,应该说比别的领域、别的行业要求更为迫切,也应该走在前面。”唐仁健说,在农业绿色发展、质量兴农方面,一号文件主要提出了四方面具体举措。
一是释放了转变农业发展导向的强烈信号。在以前多年讲的“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基础上,新提出“农村增绿”要求。
二是深入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主要是健全农产品产地环境、生产过程、收储运销全过程的质量标准体系,用标准、规划来**农产品优质化。同时着力培育和保护农产品品牌,让品牌为农产品担保。
三是推行绿色生产方式。把农产品质量提升和生态环境改善统一起来、结合起来,提出深入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等措施。
四是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监管体制。进一步压实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织密织牢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网络。
玉米收储制度改革获突破性进展,积*效应逐步显现
在介绍玉米收储制度改革进展和成效问题时,韩俊表示,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积*效应正逐步显现。
**,激活了市场。实施玉米临时收储政策时,高价收购的玉米只能在粮库里睡大觉,东北玉米市场比较萧条。取消临时收储政策以后,多元购销主体入市,去年“北粮南运”日益活跃。
第二,搞活了产业链。随着玉米价格随行就市,上下游的价格关系逐步理顺。现在国内玉米价格降下来了,畜牧业过腹转化和玉米加工转化规模不断扩大。
第三,提升了国产玉米竞争力。2013年7月开始,国内外玉米价格开始“倒挂”。到2015年5月、6月,国内外玉米每吨差价高达1000元。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后,国内外玉米价格逐渐持平,到2017年1月,国内玉米价格已低于国外进口到岸完税价每吨50元,去年玉米及其替代品进口减少了30%—40%。
第四,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玉米价格回归市场后,逐步校正了农业资源配置的扭曲。
第五,农民种玉米的基本收益得到了保障。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是市场定价加生产者补贴,按照2014年的玉米种植面积和平均亩产折算,一斤玉米财政补贴2毛钱。卖粮收入加上补贴,普通农民种玉米有利可图。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不能为推动而推动
农村土地制度在农村是一项具有基石意义的制度,对这项制度的改革,中央历来持审慎态度和稳慎导向,一直提的原则性要求是“稳定和完善”,稳定在先,完善在后。“在农村土地制度的问题上,有些方面总认为现在推动不够、创新不够。我认为不能为推动而推动、为创新而创新,一定要本着看准的,而且是长期、用大历史观看准的,我们再来动、再来推。有些没看准的力求不动、暂时不动,因为改了、推了,如果不准不妥的话,有可能犯历史性、颠覆性错误。”唐仁健表示。
但是任何制度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都有与时俱进的问题。根据各地试点探索,一号文件在土地制度方面提出几点推进措施:
**,“三块地”试点试验。去年开始,中央已安排在全国33个县进行试点,今年年底准备进行评估总结验收。去年推行的面还不够宽,土地征收制度只在3个县,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在15个县,宅基地制度改革在15个县推行。“今年在这项试点上,中央一号文件提的要求是统筹协调推进,这六个字的意思是要把征地制度和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这两项推广到33个县,面扩开了。”
第二,维护进城农民“三权”即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五中全会提出依法自愿有偿转让,地方对有偿资金从哪儿来感觉非常困惑。因此,一号文件明确,可以多渠道筹集资金,按规定用途,用于集体对进城落户农民自愿退出承包地、宅基地进行补偿。
第三,探索赋予农户更加完整的宅基地用益物权,适度盘活利用空闲农房及宅基地。一号文件要求,认真总结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经验,在充分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防止外部资本侵占控制前提下,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维护农户依法取得的宅基地占有和使用权,探索农村集体组织以出租、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空闲农房及宅基地,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同时,在控制农村建设用地总量、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前提下,允许通过村庄整治、宅基地整理等节约的建设用地,以入股、联营等方式,重点支持新产业新业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