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世瞩目的“一带一路”峰会于5月14日-15日在京举行,据悉,“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及前夕,我国同很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一批“一带一路”建设的合作文件和多项合作协议。本次论坛共形成270多项成果。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将分别为“一带一路”有关合作提供2500亿元和1300亿元等值人民币专项贷款。
“一带一路”开启经济合作新空间
“一带一路”峰会于5月14日-15日成功举行,其实据了解,一带一路的提出已经由来已久。早在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一带一路"经济区开放后,承包工程项目突破3000个。2015年,我国企业共对“一带一路”相关的49个国家进行了直接投资,投资额同比增长18.2%。2015年,我国承接“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服务外包合同金额178.3亿美元,执行金额121.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2.6%和23.45%。
抛开所有宏观的数字化的概念,具体到烧碱行业,“一带一路”给氯碱带来的机会是什么?氯碱行业该如何把握?
众所周知,广义上“一带一路”涵盖的范围相对较大,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无论是“东出海”还是“西挺进”,将使中国与周边国家形成“五通”。
具体到地域而言,包括新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等西北的6省,黑龙江、吉林、辽宁等东北3省,广西、云南、西藏等西南3省,上海、福建、广东、浙江、海南等5省,内陆地区则是重庆。而西北6省、东北3省、上海、福建、浙江等都布局有产能较大的氯碱企业。
北方烧碱产能大省山东、河北、天津等地也在积*对接一带一路。以上所涉及的省份,几乎涵盖了全国的烧碱产能,国内3945万吨的全部产能大部分会直接、小部分会间接的全部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
西北地区依托地理位置、产能集聚、政策交通等优势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烧碱行业利好明显。其中新疆中泰化学、新疆天业等企业作为氯碱行业龙头,地处一路一带的关键位置新疆区域,地方国资委的国企改革有较大想象空间,行业整合带来估值提升的同时未来有望打开业绩空间。
经过前几年产能调整,目前国内烧碱整体开工抬升至83%,行业产能过剩状态已得到质的改善,西北地区聚集国内大部分的良好产能,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中西亚市场的打开,西北地区的烧碱企业预计会有更便利更宽阔的市场。同时国外市场的扩大会进一步带动整个烧碱行业的外需。
风来了我们就要站在风口。
从历史来看,烧碱出口恢复缓慢,有赖于国外经济好转。全球经济缓慢复苏,对烧碱出口的拉动有限。而烧碱经济运输半径小,出口增长空间也有限,历年烧碱出口量占产量比例*高仅11%。2016年全年烧碱出口量为191.4万吨,而国内消耗3093万吨。出口依然有较大空间。随着“一带一路”建设蓝图清晰呈现,以及“中国制造2025”战略出台,新一轮的发展机遇打造了区域合作的崭新模式。
烧碱行业在此背景下,大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利于贸易话语权的夺取。加大出口力度,有利于改善氯碱企业目前的经营状况,利好企业的长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