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物质的生物降解性质以及在废水中的相对含量决定了该种废水采用生物法处理的可行性。废水的生物可降解性,也称废水的可生化性,是废水的重要特性,指废水中有机污染物被生物降解的难易程度。废水所含的有机物中,有一些易被微生物分解、利用,还有一些不易被微生物降解、甚至对微生物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如果微生物的分解利用速度过慢,处理过程所需时间就会长,那么该种废水的可生化性就不高。因此在特定情况下,废水的可生化性除了体现废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利用的程度,还反映了处理过程中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的利用速度。 对于废水的可生化性判定方法各有千秋,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废水的性质和实验条件来选择合适的判定方法。对于可生化性的判定方法根据采用的判定参数大致可以分为模拟实验法、微生物生理指标法、好氧呼吸参量法以及综合模型法等。确定被处理废水的可生化性,对于废水处理方法的选择、确定生化处理工段进水量、有机负荷等重要工艺参数具有重要的意义。 模拟实验法是指直接通过模拟实际废水处理过程来判断废水生物处理可行性的方法。根据模拟过程与实际过程的近似程度,可以大致分为培养液测定法和模拟生化反应器法。 微生物生理指标法通过观察微生物新陈代谢过程中重要的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来判定该种废水的可生化性。这种方法用于单一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可降解性和生态毒性的判定。微生物与废水接触后,利用废水中的有机物作为碳源和能源进行新陈代谢。可以作为判定依据的生理生化指标主要有:三磷酸腺苷、脱氢酶活性。这些测定有较成熟的方法,但由于参数的测定对仪器和药品的要求较高,操作也较复杂。 好氧呼吸参量法通过测定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等水质指标的变化,以及呼吸代谢过程中的O2或CO2含量的变化来确定某种有机污染物可生化性的判定方法。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的好氧降解过程中,除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等水质指标的变化外,同时伴随着O2的消耗和CO2的生成。主要可以分为:微生物呼吸曲线法、CO2生成量测定法、水质指标评价法。 微生物呼吸曲线法可以满足大批量数据的测定,操作简单、实验周期短。但用此种方法来评价废水的可生化性,必须对微生物的来源、浓度、驯化和有机污染物的浓度及反应时间等条件作严格的规定。CO2生成量测定法在实际生产中运用的较少,仅限于实验室研究使用。水质指标评价法测定方法成熟,所需仪器简单。 另外利用经验流程图来预测某种有机污染物的可生化性,利用生化反应某端产物、耗氧量、生物活性值联合评价废水的可生化性,和综合模型法指利用计算机,通过对大量的已知污染物分子结构的相关性和生物降解性,模拟预测新的有机化合物的生物可降解性,对某种有机污染物的可生化的判定。这种方法需要依靠庞大的已知污染物的生物降解性数据库,过程复杂,耗资大,主要用于预测新化合物的可生化性和进入环境后的降解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