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包装食品通常在食品包装上呈现给消费者足够的商品信息。如:商品名称、配料表、执行标准、食用方法、营养成分表和保质期等信息。
任何预包装食品都有标签,借以显示、说明商品的特征和性能,向消费者传递信息。
食品标签可以说是企业向社会出示的一种公开、透明的产品自我声明,是企业向广大消费者做出的食品质量等级的郑重承诺,它具有企业行为和食品质量的双层内涵。
普通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往往只关注品牌、价格,生产日期等信息。但其实更应该关注
这三个信息。
配料表呈现出的配料,按照含量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含量*高的配料,排在**位。而配料表很长的产品,我们要弄清里面加的是什么,一般来说,同类产品尽量选油、盐、糖排序靠后的产品。
图片中所有的添加成分一目了然。所以配料表呈现给消费者的信息不仅是主含量成分,还展现出食品添加剂的数量及名称。合格食品中,添加剂的添加量是在安全范围内,但如果不注意食用量,大量食用后,依旧会造成体内添加剂的叠加而过量。
如何保证不超量食用某种预包装食品?这时就要仔细查看营养成分表了。他对消费者选购食品的指导意义更大。营养成分表中项目一列里,包含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钠。有机玄机的是中间的一列,消费者一定要看清单位,是每100克、每100毫升还是每份。通常标识“每份”时,会注明具体重量。
以上图中的薯片为例:每份(40克)薯片中含有脂肪13.3克,换算成100克,脂肪含量为33.25克。如果消费者没有看清单位重量,用“小份”来呈现成分信息,会显得热量、脂肪等含量比较少,容易让消费者产生误解。
每份薯片(40克)含有约890千焦能量,2.3克蛋白,13.3克脂肪(饱和脂肪6.6克),20.6克碳水化合物,和251毫克钠。这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都是些没有概念的数值。于是*右侧一列,营养素参考值的意义体现出来了。右侧营养素参考值,是以营养学会推荐的营养素摄入量为参照,根据不同类型的食品,有些营养成分含量希望高,有些成分则希望越低越好。
比如,富含淀粉类的食品,通常用作主食食用,碳水化合物含量越高越好(不是游离糖),脂肪含量越低越好(加工过程中添加的油脂),钠含量越低越好(添加的盐);奶制品,和豆制品,希望蛋白含量越高越好。
*后,我们还可以通过产品类型来判断。如果在包装上发现标有“油炸型糕点”或“焙烤型糕点”则意味着含有较多的油脂,不宜多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