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监察专员王斌介绍情况
1 月 20 日,国家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表示春节返乡需持有7日内核酸阴性证明。
1 月 20 日,在国家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监察专员王斌表示:
返乡人员需持有7 日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才能够返乡,同时这些返乡人员回去以后,当地基层政府要进行网格化管理。
随后,国家卫健委网站发布《冬春季农村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称返乡人员需持7天内有效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结果返乡,返乡后实行 14 天居家健康监测,期间不聚集、不流动,每7天开展一次核酸检测。
对这个有些突然的「返乡政策」,网友提出了不少疑问:
扎堆检测,是否容易造成感染?
这么多返乡人群,检测得过来吗?
核酸检测怎么做?在哪做?能报销吗?
风险等级区域划分、健康码还有效吗?
网格化管理怎么理解?
针对这些问题,丁香医生请到相关专家,为大家一一解读。
这个风险的确是存在的。核酸检测需求增加,势必会造成核酸检测门诊就诊人数增加,所以更需要做好相应的防控。
各地*好根据情况,进行预约或者分批次检测,维持好检测秩序。排队时*好能保持 1 米以上的安全距离。
另外要注意正确佩戴口罩,不要把口鼻露出来,不要在中途随意取下,或将口罩拉到下巴处。
核酸检测需要采集咽拭子,咽拭子分为鼻咽拭子和口咽拭子。
顾名思义,从口腔进去采样叫做口咽拭子,从鼻孔进去采样叫做鼻咽拭子。
以后者为例,鼻咽拭子用的是特制的看上去像长棉签一样的取样器,从鼻孔进入,轻柔的插入鼻腔底部,一直到达鼻咽部,轻轻旋转几次再取出拭子,也可以在鼻咽部放置几秒钟,一边旋转一边取出拭子。
取样的过程会有些不适,可能会出现流涕,流泪,甚至少部分人会有鼻腔出血的情况。
也有不少地区采用的是口咽拭子,具体视检测机构而定。
另外,王斌在发布会上表示,要求全国各地的检测机构在收到样本后的 12 小时内,就要反馈检测结果,「和时间赛跑」。
也就是说,在做完核酸检测后的当日或第二日,就可以拿到结果。
中国政府网 2020 年 5 月上线了全国核酸检测机构查询功能:
查询方法:
1、微信中搜索小程序「国务院客户端」
2、点击「核酸检测机构」
3、出现查询页面,可以按自己所在地区进行查询
4、核酸检测能否报销?
会后王斌在回答**财经采访时表示,返乡人群「不分高中低风险区,费用自己承担」。
另外有专家指出:如果按照 17 亿人次,返乡人员按照 3.5 亿人来计算,往返各做一次的话,至少是 7 亿人份的量,单次检测费用按照 80 元计算,也要将近 600 亿的支出,估计医保不会也很难去承担,外加这是自愿做的检测,基本上可以确定是自费的。
依然是有效的。
风险等级区域划分和健康码,都是分级管理的重要手段。尤其是中高风险地区,疫情变化比较快,依然需要互认健康码实现信息沟通。
网格化管理并非隔离,而是很早就出现的一种行政管理方式。
疫情防控的网格化,是把街道、社区、乡镇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划分成网格,实现更精细化的管理。
去年疫情我们国内实行的就是网格化的管理,比如按照村庄、小区进行疫情的防控,责任包干,责任到人。
这确实是个比较大的挑战。
根据国务院的数据,截至目前,全国8437个医疗卫生机构可以开展核酸检测,单管检测能力达到每天1225万人份。
今年春节运输旅客预计17亿次,这并不意味着需要做17亿次核酸,但即使按照每个人往返两次检测,也是个「天文数字」。
如果是10合1的混采检测,倒是有可能实现。但这是理想化的数字,部分中高风险区域需要做多次全员核酸检测,想完成春运期间所有流动人员的检测需求,难度是非常大的。
另外,这里其实还要明确一点,所谓「返乡」,如何定义?是跨省、跨市、还是跨县域?这个定义目前还不明确。
具体怎么实现,就要看各地的规划和组织了。
为什么突然扩大到全部区域?
核酸检测是目前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快速、*灵敏、*简便地检出携带新冠病毒的方法,可以尽早发现传染源,有助于实施进一步的防控措施。
有专家称,返乡核酸检测的扩大化,也有可能是因为*近疫情的起源太过于隐匿,很多都是被动发现的,导致发现时已经有了社区传播,所以此次要增加筛查范围。
不过,也不能把所有希望都寄托于核酸检测。核酸检测有假阴性,有窗口期,并不能保证肯定安全,但它算是现在除了劝说以外能做的一道防线吧,比不做强。
在核酸检测之外,落实好密切接触者、疑似患者的隔离,加强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社交距离及居家隔离的管理,仍然是至关重要的。
更多关于春节返乡措施的具体细节,还有待官方进一步解读,丁香园 · 丁香医生会持续保持跟进。
排队时*好能保持 1 米以上的安全距离。
排队时正确佩戴口罩,不要把口鼻露出来,不要在中途随意取下,更不要将口罩拉到下巴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