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条是以大米、豆类、薯类等为原料加工制成的丝状或条状干燥的淀粉制品。粉条加工在我国有千余年的历史,各地均有生产,有“无明矾做不成粉条”的说法。因其价格粉条是以大米、豆类、薯类等为原料加工制成的丝状低廉且烹饪过后口感爽滑*富弹性,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近年来,在监督抽检中粉条中铝超标的现象屡见不鲜习它在生产过程中通常使用明矾(硫酸铝钾)作为絮凝剂,我国新标准规定粉条中铝残留量(以干物质计)不超过200mg/kg。
铝是一种低毒性的金属元素,它被人体摄入后不会引起急性中毒,但不易代谢,会在体内蓄积。铝进入细胞后可与蛋白质、酶等成分结合,影响体内的多种生化反应,导致功能障碍。已有大量的科学研究显示,长期过量摄入铝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建立准确、快速方便的方法测定粉条等食品中的铝显得很有必要。
目前国内有关铝的检测标准主要是GB 5009.18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铝的测定》。虽然也有些学者探讨了原子吸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ICP-MS)等方法检测铝,但考虑到实验成本、效率等因素,目前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应用仍较为广泛。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空白值高结果易受干扰、环境污染大、操作繁琐等。
因此本实验以常见的不合格产品粉条为例,详细比较了湿法消解法和干法灰化法种前处理方法,重点考察了影响实验结果准确性的回收率和重现性,以期为提高粉条中铝残留量检测的准确性及批处理效率提供参考。
(部分内容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人员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