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行业下一步要牢牢把握两个主线,一是牢牢守住国家 粮食安全底线,二是推动粮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在未来的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和政策设计上必须体现这双重要求。
“回顾粮食收储制度改革的40年,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必须始终坚持农民主体地位、注重保护农民利益,必须始终坚持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必须始终坚持渐进平稳改革方式,必须始终坚持底线思维、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谈到粮食收储制度改革,**粮食问题研究专家、 中国粮食经济学会副会长、同济大学教授程国强表示。
12月1日在北京举行的2018中国粮油财富论坛现场,程国强对40年来的粮食收储制度改革进行了回顾,并就下一步改革的方向做主题演讲。
“去年的论坛上,针对完善*低收购价政策,我提出了一些具体的系统构架,为我们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形成了良好的舆论基础。应该说,多年来,中国粮油财富论坛点亮了我们粮食收储改革的智慧之光。”程国强表示。
从粮食统购统销减购提价、粮食收储价格双轨制,到转换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建立粮食收储和价格支持新机制,再到2013年以来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和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确立,粮食改革已经走过了40年,并且成为整体改革推进的突破口。
程国强认为,近年来,以非口粮品种切入的粮食收储制度改革,总体来看是比较成功的,尤其是2016年实施的玉米市场化改革。
“这一次改革成效已经形成。我们粮食价格形成又回到了市场决定,农民根据市场价格信号逐步建立优质优价意识,逐步纠正了对市场的扭曲,缓解了粮食加工企业的压力,而且激发了市场主体的活力,政府收购量总体减少,同时也推动了国内外粮食差价的缩小。”程国强介绍说。
近期,国家发改委公布了2019年小麦*低收购价格。程国强认为,完善*低价收购政策,首要要坚持稳定政策的架构,这是从“守底线”的思维出发。同时必须增强政策的弹性,价格能升能降,既可启动,也可终止;*低价收购政策的功能机制也要明确由原来的保增收、保供给转向托底,解决农户卖粮的问题。
谈及粮食收储制度深化改革的方向,程国强强调,改革的目标是要纠正收储政策对市场的过度干预和扭曲。
修复市场机制,建立公平、可预期的竞争规则和秩序,充分发挥多元市场主体的作用;促进优质优价、提质增效,持续优化供需结构。
程国强同时表示,粮食行业的发展下一步要牢牢把握两个主线,一是牢牢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底线,二是推动粮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在未来的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和政策设计上必须体现这双重要求。
此外,粮食收储制度深化改革还必须符合国际规则,增强政策设计的合规性,避开黄箱,使用好蓝箱和绿箱补贴。
“到一定的阶段,我们还需要逐步建立粮食收益保险机制,既可以带来有效的政策支持功能,同时也符合国际规则的要求;这需要我们在农户基础信息系统构建、保险管理机制、政策操作实施机制的建立等方面做好基础工作。”程国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