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十年的高速发展, 中国 乳业品牌正在完成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转型,以中国自信走入世界竞争格局。
8月25日,主题为“携手创新、开放合作”的中国 乳制品工业协会第二十四次年会暨中国全球乳业(CGD2018合作与发展论坛在西安召开。来自全球乳业的行业精英、专家及政府官员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国际乳业发展趋势和中国乳业未来发展方向,交流 乳企在国际合作中的经验、成果。
与会嘉宾一致认为,中国乳业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不断强化品牌形象,持续提升消费者信心,实现高质量发展,将成为未来世界乳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为达到这个目标,中国乳业应该整合全球资源,不断创新和参与制定国际乳业标准,提升国际话语权,迈向繁荣的新时代。
用全球资源满足中国市场
当前,我国乳制品行业已发展成为法规标准完善、技术装备先进、企业管理规范、产品质量稳定向好、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食品制造业。但是,我国乳业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依然较大。
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共进口45.8万吨乳制品,折合成鲜奶约为国内奶类总产量的10.7%;2017年进口乳制品为260.7万吨,折合成鲜奶约为国内奶类总产量的48.1%,增幅显著。其中,干酪进口由1.4万吨增长到10.6万吨,增长6.7倍;乳清粉由21.3万吨增长到53万吨,增长了1.5倍;液体乳由0.74万吨增长到66.76万吨,增长了89倍。
“由于我国消费习惯与其他国家存在差异,所以乳制品生产结构是以液体乳和乳粉为主,干酪和奶油基本不生产。不生产干酪,就没有乳清粉和乳清蛋白、乳糖等副产品,所以,目前我国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所用乳清制品完全依赖进口。”国际乳品联合会(IDF中国国家委员会主席宋昆冈指出,乳制品结构性短缺及成本价格的差距,是造成我国乳业对国际市场依赖的主要原因。
西安银桥乳业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刘俊表示,在此情况下,中国乳企应积*谋划国际化布局,用全球资源满足中国市场。“利用一带一路区位优势,我们与西安港务区实行战略合作,打通了从澳大利亚、新西兰到西安港的国际贸易通道。”刘俊说。
从2009年起,蒙牛集团陆续引入中国中粮集团、丹麦阿拉福兹、法国达能三大战略股东,构建起国际化的股东治理和公司管理体系。此后,蒙牛集团与合作伙伴共同稳步推进奶源加工技术,进行产业链的全球布局。目前,蒙牛集团已拥有1座海外工厂、1座海外牧场和3家海外研发中心,其产品已相继进入新加坡、蒙古、缅甸、柬埔寨等国家。近3年来,蒙牛集团的海外销售收入一直保持30%以上的增速。
蒙牛集团副总裁高飞表示,国内乳企在研发方面的投入还不够多,在深加工领域缺乏定价权,包括婴幼儿配方乳粉在内的产品仍缺乏国际竞争力,中国乳企的国际化道路仍然任重道远。“未来,蒙牛将继续推进国际化战略,我们的海外销售将从东南亚出发,逐渐拓展到大洋洲、欧洲、非洲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高飞认为,中国乳企应该以更加开放、共赢的姿态拥抱经济全球化,融入世界乳业发展大局,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合作伙伴,扩大自己的“朋友圈”,挖掘合作潜力,借力国际资源实现自我提升,携手打造“世界乳业共同体”。
让世界听见中国乳业声音
与中国庞大的乳制品进口需求量和高增速相应的是,各主要乳品出口国不约而同地将中国视为*重要的市场和合作伙伴。中国乳业和全球乳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深入,国际乳业的信息、技术、人才和市场等各方面都在加速流通融合。
“中国是世界第三大乳制品生产国,也是世界上*大的乳制品进口国,新西兰出口的乳制品有四分之一到了中国。”新西兰驻华大使Clare Fearnley在论坛上表示,新兴经济体人口和财富的增长使全球对动物蛋白和乳制品的需求持续增长,这意味着乳制品生产国之间的合作比以往都更重要。他介绍,目前,新西兰和中国在乳制品领域正在积*进行的农业合作项目包括乳品质量和安全合作,奶农培训、动物卫生以及奶牛经营合作等。
“在乳制品行业,中法之间的合作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而且这种合作还在日益加强。”法国驻华公使孟森介绍,法国对华出口的婴幼儿配方乳粉在2016~2017年间出口总额增加了两倍,2017年乳粉的出口总量是2010年的9倍。这些数据都表明中法之间的乳业贸易非常有活力。
首次现身此次论坛的乌拉圭国家奶农合作社集团驻华代表介绍:“乌拉圭有广袤的潘帕斯草原,乳业用地占到国土面积的5%,70%的乳制品用于出口……”该代表认为,作为一带一路的南美“桥头堡”,乌拉圭具有多种地缘、资源优势,中国企业可到此寻找更多的合作机会。
“在与国际乳业的密切融合中,中国乳品行业的发展变化令人印象深刻,质量、技术、产品范围以及消费者对于乳品的信心都在改善,中国的从业者让世界听见了中国声音,他们应该为此感到自豪。”IDF主席Judith Bryans如是说。
在全球化浪潮中学会“游泳”
当前,全球经济呈现融合式发展和包容式增长的大趋势,全球乳业发展也出现了深刻变化,消费者需求不断提升,企业间融合在逐步加快,整个行业呈现出多元化和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论坛上,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指出,近几年来,全球乳品行业重组正在加快,集中度不断提高。据荷兰合作银行发布的全球乳业年度报告显示,仅2017年上半年涉及全球乳业重组的交易量达到50宗。此外,全球乳业产业链也在加快融合,这不仅体现在乳品企业之间,还体现在行业上中下游各个链条之间。乳品行业上中下游之间的关系正在变得****的紧密。
在这个全新的形势下,企业如何应对挑战、抓住机遇,提升中国乳业在全球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张剑秋表示,从伊利集团的实践来看,要从融合创新和领创标准两方面着手。他进一步解释,融合创新是指有效整合全球资源,坚持不断创新,从联合走向融合。比如,伊利集团通过建立欧洲研发中心,与有“欧洲食品硅谷”之称的瓦赫宁根大学展开科研合作,以及打造“中美食品智慧谷”等,构建了一条“全球智慧链”。领创标准是指提升标准,参与国际乳业标准制定。伊利集团作为目前乳品行业**一家国家消费标准化首批试点企业,将进一步提升在标准建设方面的投入,搭建全球标准法规咨询及信息支持平台和标准化管理平台。
西安百跃羊乳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执行董事孟江涛表示,世界正在进行新一轮经济技术大变革、大挑战、大发展,以“云计算+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工业革命方兴未艾,将深刻改变世界发展格局,重构人们的生活、学习和思维方式,为全球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注入强大动力。中国乳业也要积*顺应历史潮流,以创新、绿色、开放、合作的心态拥抱世界新工业革命。
澳优乳业(中国有限公司用了15年时间成为中国羊奶粉领域的领军企业,其董事长、CEO颜卫彬表示,中国乳企在向国际市场进军中,可采取“三步走”战略:**步,在国际化雏形阶段,从细分领域突破,选择产品互补型的企业进行适度并购;第二步,坚持研发先导,通过技术进步推动公司发展;第三步,尊重本土员工,进行文化融合。
刘俊则在论坛上分享了四点国际化经验:熟悉、掌握当地法律法规,尊重彼此文化差异;保证供应链的准确、高效、及时、低成本;实行差异化产品开发策略;平衡竞争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提升中国企业在世界舞台上的综合竞争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上指出:‘中国勇敢迈向了世界市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呛过水,遇到过漩涡,遇到过风浪,但我们在游泳中学会了游泳。’中国乳业正是在游泳中学会了游泳。”刘俊说道。
加快转型升级开展纵横联合
□ 宋昆冈
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使我国乳制品行业遭受巨大挫折,消费者信心受到严重打击,整个行业处于生死存亡的危难关头。十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领导下,我国乳制品行业开展了彻底的升级改造,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恢复消费者信心,取得了巨大成就。
2008年后,国务院及有关部门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这些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涵盖了奶牛养殖、原料乳收购、乳制品加工、质量控制、市场监督、产品销售及广告宣传等各个方面,覆盖了乳品生产的全产业链。国家陆续颁布了乳品安全国家标准74项,其中产品标准21项、生产规范标准3项、检验方法标准50项。同时,监管部门通过换发生产许可证,实施配方注册,开展监督抽检、体系检查、飞行检查等手段,对乳制品企业进行严格监管,推动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大提升。
目前,中国乳制品行业已成为法规和标准完善、技术装备先进、企业管理规范、产品质量稳定向好,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食品制造业,但在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新矛盾和新问题,包括原料奶增长停滞、区域发展不平衡、对国际市场过度依赖、市场饱和等等。
针对这些新矛盾、新问题,我国乳业必须尽快转型升级,改变发展模式,优化产品结构,发展纵向与横向联合,加强国际合作,走出一条中国乳业持续稳定发展之路。
**,要保证奶畜饲养规模与环境资源条件相适应,倡导发展适度规模的家庭牧场、合作牧场,就地、就近解决饲料供应,降低养殖成本。倡导乳制品加工企业与奶畜养殖企业发展纵向联合,形成紧密的经济联合体,降低奶畜养殖业企业经济风险,保障加工企业的奶源供应,以产业链优势增强抗风险能力。
其次,倡导牧区草原型乳业升级转型,转变以奶粉为当家产品的单一品种结构,坚定发展液体乳生产。倡导牧区草原型乳业与城市乳业、农区乳业之间的横向联合,把双方优势结合起来。
再次,抓住一带一路发展机遇,有条件的企业应该大胆走出去,到资源优势的国家寻求发展。
*后,还要大力优化产品结构,发展功能型乳制品、风味型乳制品、发酵乳制品以及适合不同人群营养需求的配方乳制品,以扩大消费人群,增加乳制品消费,推动乳制品行业的稳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