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强化基层 食品安全保障能力,有效防控 食品输入性风险,深圳市于2017年11月在全市启动“一街一车一室”建设(即每个街道 标准化配备一台 快速检测车,设置一个快速检测室。目前,全市74个街道已经全部完成快检车和快检室配备,累计建设面积约8000平方米,配置707名专职快检人员。
一是统筹推进,合力攻坚抓落实。市领导多次现场调研,开会研究相关问题。各区成立建设领导小组,区领导亲自督办,累计召开39次工作会,全面加强统筹。市区食药安办统筹督办,组织制定工作方案和运营管理制度;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统一制定工作指引,明确建设标准和要求;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作为建设主体,统筹安排经费,牵头组织招标采购、设计装修,并对第三方检测机构提供的运营服务进行监督管理。区各部门协调联动,开辟绿色通道。各街道办实施表格化、项目化、数字化、责任化工作方式,自加压力、倒排工期。
二是属地为主,因地制宜出亮点。各区强化属地责任,以更高标准推进“一街一车一室”建设。福田区统一快检室装修风格,打造整体形象,并全部增设科普宣传区。罗湖区在快检室加挂“食品安全便民服务和科普教育中心”牌子。盐田区政企共建快检室,并将快检数据接入区智慧监管系统。南山区发挥部分街道双快检室作用,加强城中村菜市场检测。宝安区**组织制定快检车运营管理办法。龙岗区在快检室派驻**专业技术职称专家,提供技术指导。龙华区组织制定快检不合格后处理工作规程。坪山区租用本地品牌新能源汽车改装快检车,开展农贸批发市场快检“拂晓行动”。光明新区快检室选址深入市场,方便群众送检。大鹏新区为快检室自主增配设备,拓展检测能力。
三是全面覆盖,筑牢食安防火墙。随着“一街一车一室”建成,快速检测不仅覆盖了农贸市场、商场超市、大型餐馆等消费集中区域,还将触角延伸到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馆等高风险场所,深圳市基本建立以市级检测机构为核心,以街道快检室为前哨,以企业自建检测室为辅助,以流动快检车为纽带的食品检测网。投入运营首月已完成快检41956批次,检测不合格427批次,销毁处理不合格食品1354.961公斤。借助快速检测网,监管人员发现、处理问题食品,筛查食品安全风险隐患的效率得到大幅提高。
四是贴近群众,你送我检惠民生。所有快检车、快检室使用统一外观和标识,快检人员统一着装,方便市民辨识。通过开展便民快检“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超市、进餐馆”活动,免费接受市民送检和“点检”,当场检测、当场反馈结果,让市民零距离参与食品安全监督,真切感受到政府监管实效。运营以来,已累计接受市民送检1868批次。
五是共治共享,打造科普新阵地。各区在充分发挥“一街一车一室”技术支撑作用的同时,逐步将其打造成食品安全市民体验中心、百姓科普园地和学生教学基地。借助“社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民生微实事平台和食品安全志愿者力量,将快检车开进学校、企业、社区、超市、餐馆,定期开展快检室开放日活动,为食品生产经营者提供培训,向消费者宣传食品安全科普知识,推动构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