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前,《 舌尖上的中国》**季给我们留下了太多 美食的回忆。第三季一经播出,网友纷纷睁大眼睛挑错,**被捧红的只有一口章丘铁锅,据说在某宝上的销量已经激增6000倍。
错误不断,让我们怀念专业精神: 草鱼被说成是“鳤鱼”, 渔业专家口中的杂鱼-- 花鲈被夸大成“太湖鱼中之冠”,美食家随手剪了一枝有毒性的“南天竹”……诸如之类的常识性错误让网友感慨:能不能好好重回“舌尖”?
说好的“鳤鱼”,网友指出是条草鱼
微博认证过的科普博主@风正一帆展 指出:《舌尖》第三季中,这个石仙桃清蒸鳤鱼又是要闹哪样?分明感觉是草鱼之类的。他还在微博上指出播放时间为20:41:52。
微博认证为“中国渔业协会原生水生物及水域生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的网友@开水族馆的生物男 转发这条微博时也表示:拍得有点糊,但**不可能是鳤鱼,(可能是草鱼或者光倒刺鲃/中华倒刺鲃之类的种。紫金山记者注意到,@开水族馆的生物男真名叫周卓诚,是《舌尖上的中国》前两季的科学顾问之一。
记者把这道“石仙桃清蒸鳤鱼”的截图发给了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的水产科学(渔业方面的专家刘文斌教授辨别。刘文斌说:“从图片上鱼鳞大小来看,百分之七八十是草鱼。因为草鱼的鳞片很大,鳤鱼的鳞片很小。”同时,刘文斌也强调要看过实物后才能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说好的“莼鲈之思”,镜头里却是条美国黑鲈
在第三集《宴》里,一处关于鲈鱼的段落引发热议。园林设计专家叶放,去太湖寻找花鲈,想应和“莼鲈之思”的典故。但*后镜头一转,厨师从鱼缸里捞起来的“太湖鱼中之冠”竟然不是花鲈。
刘文斌教授在看过紫金山记者提供的视频截图后也表示,这确实不是美食家叶放苦苦寻找的花鲈。“这个鱼肯定不是花鲈,但到底是加州鲈鱼,还是黑鲈,从这张图里还看不出来。”
紫金山记者了解到,大口黑鲈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从美国引进,经过约三十年的养殖后,与花鲈、松江四鳃鲈鱼成为市场上*多的三大鲈鱼品种。
《新闻晨报》的报道中也采访了上海水产研究所的专家,专家在观看相关视频后,并经过反复比对确认,厨师从鱼缸里打捞上来的养殖鲈鱼是大口黑鲈。
那么这三种鱼怎么区分呢?上海水产研究所的专家说:“大口黑鲈身体两侧各有一条明显暗纹,上市规格大多在半斤至两斤之间。相对大口黑鲈,花鲈更细长,背部有黑色星状,体型更大。大口黑鲈更多的是活体销售,而花鲈一般是冰鲜销售。”仅从外形就能分辨清楚,花鲈外形接近三尺。
说好的太湖“鱼中之冠”
专家说只是条“杂鱼”
在介绍太湖花鲈时有这样一段文字:“毗邻苏州的太湖水域,出产一种太湖鱼中之冠花鲈。”微博网友@风正一帆展 发文指出:“太湖鱼中之冠”也不知道谁给评的,把“太湖三白”置于何地?据了解,传统的“太湖三白”指白鱼、银鱼、白虾。
“太湖里特色鱼类有很多,太湖银鱼、太湖白虾等都很名贵的。说花鲈是‘鱼中之冠’有点过了,它原来是(鱼类底层的杂鱼,但它的味道比较鲜美。”刘文斌教授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当然,文人墨客可以有自己的观点,将花鲈看作“太湖鱼中之冠”.
说好的“舌尖上的安全”
却出现有毒植物
美食博主@Barbara巴巴在微博上指出:天啦!《舌尖3》是把有毒的南天竹剪下来放在餐桌上吗?有毒的植物还这么多镜头,这会很有误导性吧,美食纪录片不能犯这样子的基础错误吧。
记者注意到,在第三集《宴》中主人公叶放拿着把剪刀在园子里转了一圈后,剪下一株植物的果实,拿在手中使其摇曳着。紫金山记者把视频截图发给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植物学专家刘琳莉老师确认,刘老师通过微信回复记者:是南天竹,果实含天竹碱,汁液含微毒,没有挥发性,不食用就没关系,做园林绿化常见。
刘老师建议记者采访中医药方面的专家,随后记者联系了江苏省中医院药学部主任中药师姚毅。他告诉记者,“南天竹的果实可以制成中药天竺子,但不是常用中药,偶尔会有处方中用到,*早出自于《本草纲目拾遗》。不能过量使用,因为南天竹碱对人的神经系统有影响。”
姚毅说,毒性中药在中医的临床上广泛使用,“以毒攻毒”本来就是中医的治疗方式之一,中医会根据患者的体质状况、个体差异用药与用量。但对非中医药业内人士而言,在不清楚植物成分,当食品使用时,存在一定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