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早上,在长沙开福区尚一物流园工作的杨师傅,发现在园区路边晒着的一摊米粒中,夹杂着疑似 塑料团的东西。杨师傅怀疑,这就是他在网上看到过的“塑料 大米”,他随后向媒体爆料。经过走访 调查、现场 实验,以及食药部门的鉴定,证实路边的大米的确为真米。
5月17日上午,市民杨先生爆料,说自己在工作的物流园发现了塑料米。杨先生还发来一段视频,在视频中地上散落着一地的白米,拍摄者伸出一只手捡起一粒,将米粒放在手中揉捏,随后又用两个手指轻轻一压,揉捏后的米粒发出了清脆的声响。从视频图像来看,这粒米的材质有点像塑料材质。
随后,记者赶到了杨先生所在的物流园。进入园区不到50米,记者看到左侧墙角散落着一些米,走近一看有一部分已经发黄,还有一部分是白色。记者用手拨弄白色的米堆,并未发现视频中白色塑料团。
此时一名自称姓胡的中年男子走了过来,他说自己是园区的保安,这些米是上周五煮熟后剩下的,准备在空地晒一晒,晒干后用来喂鸡。因为冰冻过,米是脆的,所以看起来像塑料。
胡先生认为,杨师傅认为自己晒的米是塑料米,可能因为冰冻的米晒干后变硬,也可能是物流园中的塑料泡沫飘落到了米堆上,才产生了这样的误会。
对于胡先生的说法,杨师傅不相信。为了验证大米的真伪,记者现场进行一个小实验。记者从地上摆放的米堆中,随意抓起一把,用打火机去烧其中一角,没过多久,被烧的部分就变成黑色,在烧的过程中闻起来也没有塑胶烧焦的气味。
5月17日中午,记者带着从现场取样的三包米,来到了长沙市开福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洪山监管所。该所所长章学辉现场对记者取样的米粒进行检验后,判断这三包大米都是真米。章学辉说,米泡发了以后,捏碎会带有黏性。如果是塑料颗粒,是捏不碎的,同时塑料也没有黏性,这是基本常识的判断。用火去烧也是验证的方式之一,米是碳水化合物,被烧干后会变成碳,颜色自然会变黑,如果是塑料会产生很呛的烟。
章学辉提醒,市民朋友如果想辨别买回的米是否是塑料米,一个检验的办法就是用水泡,两个小时到三个小时,泡发了,再用手去捏,如果有黏性,能捏碎,就肯定是真米,塑料颗粒是捏不碎的。
其实,国家食药监总局5月7日通过官方微信“中国食事药闻”对“塑料大米”进行过辟谣。此外,不少网民、媒体纷纷指出,这种“塑料大米”不仅容易识破,成本还高于正常大米,商家没有必要用塑料去替代大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