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报:内地“食品追踪”推出十年成摆设

百检网 2021-11-15

    参考消息网8月14日报道 香港《南华早报》8月13日发表题为《生产商和消费者说,食品追踪系统只不过是个噱头》的文章称,中国人对他们的食品很挑剔——越新鲜越好——然而这些食品的来源并不总是很清楚。

    报道称,食品安全已经和环境污染、土地征用一起成为公众*大的不满来源。十年前,政府推出了对食品从生产源头到消费者手中的全程追踪试验项目。但即使是今天,这一方案的有效性仍令人质疑——在郊区大超市的生鲜食品专柜前,当你向超市员工询问供应商信息时,他们的回答常常是含糊不清的。

    报道说,食品追踪系统应该能追踪到生鲜食品或加工食品到消费者手上之前任何环节的时间和地点。这是西方国家的普遍做法。

    商务部在2011年公布了追踪肉类和蔬菜的规范。目前为止,还没有关于其他食品的标准。

    可追踪食品有能在网上查到其信息的追踪码。一些高端产品还有能用手机读取的二维码。但是这些条码提供的信息差别很大。

    一些生产商和消费者称,食品追踪系统就是个噱头。

    生鲜食品零售商耿义军(音说:“在中国的贸易总额中,可追踪生鲜食品所占的比例几乎为零。”

    业内人士说,内地的食品追踪体系往往并未提供食品生产、加工和包装的具体信息,而仅仅是在食品上多贴了一些标签而已,可能只是给出了产地农场的网址。

    报道认为,数量越来越多的有机食品也需要政府的认证,而且这类食品应该是可以被追踪的。但在北京市中心商业区的一家沃尔玛超市,被检验到的有机食品只写了商品名称、数量以及生产厂家。

    耿义军说,有机食品认证应该是与追踪体系相结合的,但是在申请过程中,农场是自己挑选样品给政府进行检测。

    耿义军说:“这种不专业的做法让认证变得不可信。”

    香港《南华早报》8月11日发表题为《白白浪费中国的食品丑闻真可惜》文章称,如果你身处中国的食品或餐饮行业,丑闻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而这是一个你不该错过的机会。

    下面就是几个关键之处:

    **,食品丑闻不可避免。中国有大约50万家食品加工企业,其中约70%是小企业。中国的食品供应链*其分散,所以无良企业可以轻易地在这个链条的几乎任何一个环节引入劣质的产品。

    其次,新的规章制度起不到帮助作用。在中国,有大量关于食品标准的规章制度和法律。问题是监管太过复杂,企业多如牛毛,出售假冒伪劣或者质量低下的食品利润又太过丰厚。新的规章制度也无法改变这种局面。

    文章称,所以丑闻是改变市场份额的机会。当消费者无法信任食品质量的时候,他们会把注意力放在品牌上。这是一个长期的机会。例如,中国一些聪明的餐馆近年来开始在食品安全问题上主动发起进攻,积*打造品牌的安全形象,营造健康、清洁、卫生的形象。

    食品丑闻还要求你快速应对。尽管大多数公司对丑闻的反应是闪烁其词或者混乱无序,但经营良好的公司通常会立即道歉。它们会在几个小时甚至是几分钟内登录微博。它们开展自己的调查,立即关闭一些工厂,通常是在当天。这不仅是好的防守,同时也是有力的进攻。反应的透明和迅捷会强化作为一个负责任和安全的公司的形象。一次丑闻其实能从整体上强化你的品牌。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