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
该公司解释,停售原因是因为中国奶粉市场竞争激烈化和原材料成本上升,该公司认为现阶段难以获得稳定收益,故决定暂时停售。
不过,明治的退出并不彻底。该公司强调,目前只是暂时退出,未来可能会"重返".而现有的从业人员将考虑调岗安置。多位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的行业人士透露,明治奶粉全面撤出中国市场,除了行业竞争激烈、原材料成本上升的压力外,与今年国内宏观政策大力扶持国产奶粉不无关系。
主动放弃中国市场
记者了解到,明治目前在华销售的珍爱系列奶粉均为澳大利亚生产。此前,国家发改委对洋奶粉进行价格垄断调查时,明治曾承诺对市场上销售的旗下珍爱系列奶粉的全部四个单品进行降价销售,降价幅度为3%至7%,并承诺在今后两年内以此优惠价格供应中国市场。
据悉,明治奶粉于1997年正式进入中国,2010年因口蹄疫一度被禁止进口。2011年,日本总部生产的"明治STEP"奶粉因检出微量放射性铯被召回。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我国对奶粉行业发起反垄断调查,明治奶粉也在其中,但*后被免除处罚。
知名乳业专家王丁棉表示,明治放弃中国市场,和核污染辐射事件、中国乳业新政出台对其形成的竞争压力,包括反垄断调查、兼并重组、国产奶"抱团"推高端产品,以及明治自身的经营业绩和市场份额未达到理想状态等有关。多重因素导致其作为日本品牌在中国的认可度大幅下滑,与多美滋、雅培、雀巢等其他洋奶粉相比,增长*为缓慢。
"明治奶粉在中国市场做了这么多年,市场份额估计在0.1%左右。销售区域主要是华南市场,华东市场同价位市场已经被美赞臣、雅培等占据了,加上*近奶粉企业'国家队'的成立,市场份额挤压空间更小。"北京普天盛道品牌营销董事长雷永军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根据AC尼尔森数据统计情况,2010年,明治在进口奶粉排名中本可以挤进前十,但随着福岛核泄漏事件影响的深入,加上2011年底查出铯超标问题,造成明治奶粉销量大幅下滑九成。随后,明治奶粉在华销售一直一蹶不振。
政策偏爱国产奶
相反,*近几个月里,国内乳企好消息频频。昨日上午,工信部新闻发言人肖春泉透露,《推动婴幼儿配方乳粉行业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方案》目前已经上报国务院,待批准后实施。而9月28日在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牵线搭桥"下,伊利股份、蒙牛乳业旗下雅士利、完达山、飞鹤、明一、高原之宝6家企业得到了"优厚待遇":获得相关的重组税收优惠,且有望获得中央财政专项基金、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贷款等一揽子扶持政策。此外,近期国家又在大力度打击进口奶粉医护渠道受贿及抢夺"**口奶"等事件,治理奶粉行业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
"接下来,国家对奶粉企业在打包、封装、贴牌生产等方面可能都要进行规划,这样的新政策出台,无疑给外资企业在中国经营造成了压力。"雷永军表示,在奶粉行业兼并重组方案即将获批的背景下,洋奶粉在华市场将受到巨大冲击。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国家政策对于国产奶粉较为"偏爱".
多位行业人士直言,当前,国产奶粉在政府扶持、自身整改下,整体竞争力都在提升,洋品牌整体面临较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与此同时,在政府连环"重拳"整治下,部分不合格的中小品牌洋奶粉或将退出中国市场,洋奶粉也将迎来洗牌。相关统计显示,目前国内市场上有数百种品牌的洋奶粉,占据超过六成的市场份额。但这几百种洋奶粉中,却有超过九成的来历可疑,在进口国完全没有销售,均为"中国**",也就是俗称的"假洋奶粉".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向健军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中短期内,洋品牌依然会在高端奶粉市场占据优势,并抢占大部分市场份额;但长期来看,国产奶粉必然会逐渐崛起,奶源、渠道、质量监控等多方面都将有大幅提升,这将进一步挤占洋品牌的生存空间。
洋品牌或将入冬
在形势不利的当下,这些"外来的和尚"还能否念好"中国市场"这本经?有观点认为,明治奶粉撤出中国传递了一个信号:不符合中国市场行情、不适应中国市场发展的进口奶粉将陆续撤离。业内人士猜测,在明治奶粉退出中国市场后,未来不排斥还有同类外资企业退出中国市场。
王丁棉则认为,大的动荡和变局不会有,但有可能会在下一轮的贴牌生产的洋品牌整顿中,一部分洋品牌会被清场。对于洋品牌退出后的市场份额,国内前五大品牌以及较大的洋品牌将会用很大的市场手段一争高下,目前的局势是一线城市牢牢守住,二线城市处于胶着状态,未来3至5年内,三线城市大力涉足。其同时表示,明治奶粉的退出,也许意味着今后的2至3年是洋奶粉的寒冬。不过,向健军认为,明治奶粉之所以在国内难以打开市场,是因为国内对其核辐射事件心存芥蒂,同时企业营销策略也较为保守,难以有效融合中国市场。但是其他洋品牌应该不会放弃中国市场。
此外,记者了解到,目前奶粉企业生产奶粉有三种方式:湿法工艺、干法工艺和大包粉分装,而*好的就是湿法生产工艺。湿法工艺是指采用鲜牛奶,在牛奶液态状态下加入各种营养物质、微量元素、矿物质,再经过杀菌、喷雾等*后生产成奶粉。有知情人士向本报透露,即将获批的兼并重组方案将重点扶持"湿法工艺"生产企业,但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包括雅培、美赞臣、惠氏等在内的外资企业大多是通过进口乳清蛋白粉(即大包粉或已基粉,然后在国内工厂再添加营养素加工生产而成。为此,仅这一项政策,或将有不少洋品牌"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