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国
被"问题奶粉"和"奶粉问题"吓坏了的中国妈妈开始动用各种关系和渠道,试图从境外为她们的孩子"淘"到纯正的"洋奶粉".然而,中国巨大的奶粉需求让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地不得不推出限购政策,并特意用中文标出;香港更是立法,限每人带2罐奶粉离境,违者可监禁2年。
今年9月28日,中国奶业似乎迎来了转机。由中国
未来奶粉业或将形成10大集团
中国提高奶粉质量的步伐一直没有停止。
今年5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明确要求,要把提升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水平作为突破口,把优质国产品牌树起来,把消费者的信心提起来。
6月,工信部发布实施了《提升婴幼儿乳粉质量水平,提振社会消费信心行动方案》,组织制订了婴幼儿配方乳粉行业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方案,并表示将组织开展为期3个月(6月1日至8月31日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质量安全专项检查,淘汰一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质量安全保障条件不达标的企业。
近日,有报道称,国家将斥资300亿助力国产婴幼儿奶粉行业,通过政策倾斜、财政补贴等方式打造一批能够赢得市场信任的国产品牌。
此次6家国产乳品企业在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的组织下,高调向社会发布了婴幼儿乳粉新品,被外界视为打造国产奶粉品牌的重要举措。这6家所谓的"奶粉国家队"也被许多人视为政策重点扶持的对象和"中国奶业的希望".
然而,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宋昆冈却表示,从来没有所谓的"国家队"之说,"只有生产好产品才是好企业",上述6家企业是由行业协会组织专家通过实地调研遴选得出的。工信部消费品司副巡视员高伏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政府部门更多的是对企业的创新、产品质量的提升予以鼓励和支持,但具体投产后的反响*终要经过市场严格的评价和消费者的"打分"来判定。对于"斥资300亿"一说,高伏称,"支持政策会有,但具体的资金量和支持方式,目前尚未明确。"
业界普遍认为,奶粉国家队的名号或许并不存在,但按照这6家企业的行业地位和国家对其支持的力度,这6支队伍就是有实无名的"奶粉国家队".一位奶粉企业高管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叫什么名字不重要,重要的是,这6家企业已经和其他奶粉企业有了根本上的区别。
完达山乳业董事长王景海认为,将一批有实力、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与其他企业区别开来很有必要,"一个企业出了问题,好像中国的奶粉行业都出了问题,很多企业其实是没有问题的。"王景海预计,目前全国有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127家,经过兼并重组,未来奶粉行业可能会形成10家左右的大集团。
奶源仍是产业软肋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之后,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解决了三个问题:一是淘汰落后产能,提升乳制品产业的现代化能力和水平;二是实施了新的乳品安全国家标准;三是政府的监督机制、监督职能发生重大变化。"王景海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宋昆冈表示,经过3年多的整改,乳制品工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检验技术与能力、自有奶源基地建设、企业管理水平、职工队伍建设都有了明显提升和改善。
"现在中国乳制品的标准在世界上都是比较高的。我们到澳大利亚、新西兰、欧洲看了一些企业,他们乳制品设备和现代化水平并不比我们高。"王景海说。
为什么高标准、好设备和严监管之后,还存在乳品质量问题?
"我们的设备、工艺、技术都没问题了,但奶源仍存在问题。国内依然存在着部分散养奶牛户,奶源质量控制方面与国外相比仍有差距。"王景海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澳优乳业行政总裁陈远荣也曾表示,国内奶企存在的奶源质量与安全问题,具体说有三个方面:一是国内鲜奶标准低;二是奶牛养殖集约化程度低;三是环境污染、乱用抗生素及饲料的情况较多。
"现在,养殖户也认识到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国家法律法规也越来越严了,奶源的管控比以前好了很多。但是,要让企业把所有的源头都把控好还不现实。有的小企业不具备检测能力,有时检测标准也有高有低。"王景海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乳品安全不从源头上抓起,这个问题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业内呼吁政府帮建奶源基地
在很多人看来,提升婴幼儿乳粉质量水平,奶源是关键;而要把控奶源质量,就必须加大奶源基地的建设力度,提升规模化和产业化水平。
王景海建议,政府要适应于新的发展形式,主导实施农民高度组织化、规模化经营,把农民组织起来,通过培训,解决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问题。这样既能保证食品安全,也解决了产业化,可以在产业化运行过程中提高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胜利说,加工企业与养殖环节的利益连接机制不完善,是造成现在奶源质量低的根本原因。与其他养殖业不同,奶价是乳品加工厂说了算,奶农没有定价权,而且这种定价机制短期内不可能改变。
而国外的奶业合作社,如新西兰恒天然公司,其乳品加工厂是奶农建的,奶农是乳品企业*大的股东,除了获得原料奶销售的收入外,还有乳品销售后的分红,加工企业和奶牛养殖户利益是一致的。李胜利认为,为更好地控制和扩大奶源,加工企业应该扶持奶源基地,也可以自己建奶源基地。
对于自建奶源基地,王景海表示,企业要做的就是收集原料,加工然后卖向市场。基地建设、农业产业化,这些应该是政府要做的。政府出一部分资金,把牧场建好,把农业合作社、畜牧养殖合作社组织起来,实行规模化养殖,用现代化的系统喂养,实现机械挤奶、冷料运输、管道封闭输送和无菌化加工,既保证了食品安全,提高了食品质量,同时企业增效、农民致富。
对话完达山乳业董事长王景海:
国产奶粉拥有洋奶粉无可比拟的优势
《中国经济周刊》:时隔5年之后,再回头看"三聚氰胺"事件,您有什么感触?
王景海: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之前,我们的出口表现相当不错,中国乳品业中,我们出口是**位的,一年出口12000到13000吨,有五六个亿的销售额,在非洲的维和部队常年吃的都是我们完达山奶粉。
可是"三聚氰氨"事件之后,我们也受到很大的影响,一企生病、行业吃药。前段时间我去访问南非,南非相关人士就表示,现在全世界都知道中国乳品不合格。
《中国经济周刊》:完达山这几年发展不如伊利蒙牛这么迅速,为什么?
王景海:"三聚氰胺"事件之前,奶粉行业中三鹿是排在**位,完达山排在第二位。这些年我们成长比较慢,现在论品牌价值我们排第三位。
发展缓慢主观上是因为我们求稳不求快,不求业内*大,而要做百年老店,以质取胜,在质量保证的前提下加速发展。
客观上讲,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企业履行的社会责任过重。以三聚氰胺事件为例,三聚氰胺事件出现以后,很多黑龙江的乳制品企业都亏损,不收奶,杀牛倒奶现象严重。政府找我们说,你是国企,要担当社会责任。当时我们就提出了不降价、不限收、不拒收的政策。为此我们承担了2.47亿的损失。后来形势恢复后,奶源变得紧张,之前不收奶的企业又回来抢奶。两头搭成本,企业付出很大。
第二,我们得到的产业政策支持比较少。地方经济发展中,一些新入驻的企业往往容易得到很多优惠政策,像乳业企业等长期肩负社会责任的企业却很难享受这些政策。
《中国经济周刊》:今年的洋奶粉品牌接连受挫,这对国内乳业是不是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国内企业应该如何应对?
王景海:近期这些事件都说明外国的月亮不一定就比中国的圆。我们应该让消费者更加明白这个事实:国产奶粉与国外奶粉相比,也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洋奶粉新鲜度不如国产奶粉。洋奶粉大多是在国外生产的原料粉,漂洋过海运到中国再进行二次加工,运输保存时间较长;其次,国外代购的奶粉不是针对中国宝宝体质添加营养成分,不一定适合中国宝宝;第三,中国乳品工业协会开展的"月月抽检计划"工作,委托第三方检验机构--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对主流品牌婴幼儿奶粉进行抽检,检测结果显示国内奶粉明显优于国外奶粉。
当下,国内乳业应该抓住有利时机,向消费者传达更多理性客观的声音,同时也要炼好"内功",加强自身产品的监督管理,以质量和诚信重新赢得消费者的认可和信任。(记者 白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