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商家没有营业执照,没有食品经营许可证,生产的是三无产品,你还会放心购买吗?温都记者近日对此进行暗访。
蛋糕工作室开在民宅内
近日,记者通过微信朋友圈的广告,联系到本地一家仅在朋友圈经营的烘焙工作室。加了微信好友之后,通过微信聊天订购了一个8寸生日蛋糕。
按照一般流程,手机支付后商家会将制作好的蛋糕通过跑腿送给客户。经过沟通,这家工作室负责人同意记者上门观摩。
工作室位于市区下吕浦,由一间90平方米左右的普通民宅改造而成。工作室内设置了顾客DIY房间和糕点制作间。DIY房间里安置了沙发,摆放了各种玩具、饰品,房间中间一张工作台上放着两只烤箱,烤箱的托盘上还零星堆放着一些曲奇饼干。记者被安排在这里对自己点的蛋糕进行*后的“加工”。糕点制作间,则摆放着各种制作工具。在工作室内记者看到,整个制作过程中两位糕点师均没有佩戴手套、口罩。蛋糕制作成形后,一位糕点师将蛋糕端到记者所在的房间,给了记者一枚裱花袋、一袋奶油和零碎的糖果饰品,让记者进行DIY操作,此时也没有要求记者洗手,或者佩戴手套、口罩等。
曾有顾客投诉色素添加太多
制作过程中,糕点师提出可以帮他将奶油调一下颜色,得到同意后,她便将一袋奶油拿回制作间,倒入容器内,取了几个塑料瓶往奶油里滴了几滴深色浓稠液体。记者问这些是什么时,糕点师表示是食用色素,并建议吃蛋糕的时候,把有颜色的装饰奶油抹掉,“我们经常被人投诉,说吃了我们的奶油之后第二天大便有异常颜色。”
*后制作环节,糕点师拿出两份糖果,将其中一份倒在掌心,直接用手抓取,放在蛋糕顶上做装饰,并示意记者也“直接下手”。记者问,不需要洗手吗?糕点师说,“肮脏吃肮脏大。”糕点师表示这只是装饰一下,装饰完毕后,糕点师将手中多余的糖果又放回了盒子里。
塑料玩具车被用于装饰
奶油糖果装饰完之后,糕点师拿出一个包装着的塑料挖掘机玩具(记者在微信中预定的是挖掘机蛋糕,并告诉记者,吃之前放上去装饰一下。“玩具直接放在蛋糕上不会不卫生吗?玩具需要消毒吗?”面对记者质疑,糕点师称吃的时候拿掉就可以。制作完毕之后,糕点师拿出一个纸板盒子,将蛋糕简单包装一下,即成了*后的包装完成的成品。
包装盒上面没有产品名称,没有生产日期,也没有保质期。
工作室属于“白卵商家”
这名糕点师说,像她这类在微信朋友圈热销的食品加工点,几乎都没有相关的证照。一般都是当天制作,当天出售,少有过夜产品,而且工作室内定期进行紫外线消毒。
该糕点师还说,卫生条件*差的,是一些在家里设置工作室制作蛋糕的“店”。由于家庭起居会产生大量油烟、细菌、粉尘,对食品的卫生影响*大。
说话间,糕点师又通知跑腿来送今天的另外一个预订的蛋糕。结账时,记者算了一下网络订金加现金支付共258元,比市面上普通的蛋糕店贵出约60%,而支付后对方也未提供任何消费凭据。
业内人士“外貌协会”易忽略食品安全
那么,这些价格高,没有相关证照的“白卵”工作室,凭借什么在朋友圈生存下来且越发壮大的呢?
据一位从业多年的业内人士分析,虽然跟知名的糕点连锁相比,私人工作室的售价更高,但由于不需要正规商店经营的各种成本支出,他们的经营压力相对较小,因此这些私人工作室在蛋糕的用料上更加舍得花成本,部分工作室的产品确实比较有品质,也获得业内的认可。
除此之外,大部分工作室的从业人员并不专业,产品只是追求夸张的造型,配合新鲜手工制作的噱头吸引年轻人。
该业内人士称这些工作室为“外貌协会”,意指主要靠外观来吸引顾客。这一点,从糕点师在蛋糕上摆放廉价的塑料玩具便可见一斑。记者从朋友圈翻阅了一些工作室的蛋糕样品图,确实大都颜色鲜艳,造型奇特,不少蛋糕上都放置了五颜六色的不可食用玩具,甚至个别蛋糕还摆放了一些带有色情意味的人偶,这些产品其实都违反了食品安全相关规定。
部门说法
属无证照经营
存在安全隐患
鹿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工作人员说,类似上述烘焙、糕点工作室的经营方式,属于无证照经营,在法律上是**不允许的。
根据《 食品安全法》和《温州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备案管理制度》相关规定,从事食品生产、食品销售、餐饮服务,应当依法取得部门许可,并在相关的政府机构进行注册登记,参与食品生产的人员还必须持有健康证。
该工作人员表示,上述微信朋友圈中经营的工作室,没有进行注册登记,也没有对外公布工作室的地址、联系电话、制作人员的信息,生产的产品包装也没有标明上述信息,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若商家将消费者取消微信好友或拉入黑名单,消费者根本无法进行维权。今后,市监部门将加强监管,对已经具备一定的经营手续,经营符合市场规范的工作室,会督促其补齐手续;而对于一些不符合市场规范,毫无手续的经营户,部门将对其进行取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