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解读农产品市场信息发布计划和农产品市场运行形势

百检网 2021-11-15
    1月17日上午, 农业部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唐珂对2017年 农产品市场信息发布计划和当前主要农产品市场运行形势有关情况进行介绍,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唐珂介绍,从2017年1月起,农业部将在前期工作基础上,系统整合农产品市场分析预警产品,持续开展农产品市场信息权威发布,一是每日发布“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及重点监测的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二是每周发布包括“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及重点监测的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国际大宗农产品价格,三是每月发布包括玉米、大豆、棉花、食用植物油、食糖5个品种的供需平衡表,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生猪等19个品种的供需形势分析月报和“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
 
    新华社记者:农业部制定了详细的信息发布计划,这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想达到什么样的预期目标?
 
    唐珂:农产品生产有很强的周期性、季节性,很容易出现“多了多了、少了少了”,这么多年来这个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通过发布重点农产品市场信息,增强市场的透明度,引导农民合理安排生产,是发达国家普遍的做法,也是我们国家农业市场化的实践经验。
 
    今年农业部下决心提档升级农业市场信息服务,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着力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发布的权威性、前瞻性,为广大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供看得懂、用得上的信息,尽可能帮助农民群众根据市场需求做好生产经营决策。这是信息化时代创新农业管理方式的有益探索,也是建设服务性政府的内在要求。
 
    人民日报记者:农业部对全国农产品批发价格的监测已经有十多年历史,也发布了全国农产品价格指数。从今年1月1日起又发布“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请问为何做出这样的改变?两个指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唐珂:农业部对批发市场价格的监测和发布,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2005年正式发布全国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十多年来,这个指数在反映农产品市场运行情况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农业生产结构、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加上新旧批发市场更迭,原有指数在样本品种、样本市场、权重设计等方面也产生了一些不适应,有必要进行全面深度的调整和完善。
 
    与原来的指数相比,现在的“200指数”在品种选择上更注重代表性,比如原来的指数中水产品只有5种淡水鱼和2种海水鱼,现在增加到49种,囊括了贝类、藻类、虾蟹等产品,更加全面反映不断丰富的水产品市场情况。目前的“200指数”选定了111个交易品种作为样本品种,除刚才说的49个水产品外,还有32种蔬菜、11种水果、7种畜产品、7种粮食和5种食用植物油,品种更具有代表性,权重设计也更加精细、科学。此外,“200指数”接入了一些运行成熟的电子结算批发市场的实时数据,采价效率更高,数据也更精准。我们要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将这个指数打造成综合测度和全面反映我国农产品批发环节价格整体水平及其变化的风向标,更加真实地反映市场温度,推动农产品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完善。
 
    经济日报记者:从去年7月份开始农业部发布了玉米、大豆等5个品种的农产品供需平衡表,请问为什么要发布平衡表?这些平衡表是如何形成的?
 
    唐珂:从去年7月份开始,农业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每月通过中国农业信息网,定时发布玉米、大豆、棉花、食糖和食用植物油5个大宗农产品的供需平衡表。平衡表发布后引起了国内外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平衡表包含了一些基本信息,比如播种面积、产量、进出口、消费等,不仅体现了过去和现在供需的情况,而且预测了未来供需的形势。简单说就是通过一张表来告诉市场主体,某种农产品是多了还是少了。编制发布农产品供需平衡表,是联合国粮农组织、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引导农产品市场运行的主要手段和通行做法。
 
    编制发布这5个品种的供需平衡表,我们准备了很长时间,也借鉴了国际经验和做法,在数据的会商、模型的运算等方面做了改进和创新。在每次平衡表发布前我们都会开展两轮会商,**轮是与行业协会、研究机构的开放会商,形成充分的共识;第二轮是与气象、遥感等部门的闭门会商,就关键的生产数据进行动态调整。2017年,5个品种供需平衡表的每月发布日期已经在中国农业信息网上预告,到时间我们会准时发布。
 
    中央电视台记者:东北地区今年取消了玉米临储政策,实行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改革措施。请问措施实施后市场有哪些新变化?当前东北地区的玉米收购形势如何?农业部怎样在改革后应对玉米市场价格下跌和农民卖粮难风险?
 
    唐珂:2016年以来,各部门按照中央部署要求,积*稳妥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实行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使玉米价格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同时,综合考虑农民合理收益、财政承受能力、产业协调发展等因素,建立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从东北新玉米上市后的市场运行情况看,玉米收购价格回归市场,国产玉米市场竞争力提升,玉米及替代品如大麦、高粱、DDGS等进口下降较多,饲料和加工消费恢复性发展趋势明显,一些饲料企业、加工企业过去都是开工不足,现在开工率明显提高,玉米的阶段性供求矛盾有所缓解。同时,值得关注的是,玉米收储制度改革也遇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比如市场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下跌、集中上市期东北地区运力紧张、部分地区农民“卖粮难”风险加大等。据监测,今年1月份以来,东北农民玉米销售价格基本平稳,30个水(湿粮的玉米地头价每斤是5毛钱,比2016年年底跌了4.4%,比去年同期跌了30.5%。当前,东北地区玉米收购进展总体顺利,据国家粮食局监测,截至1月11日,东北地区累计收购玉米4879.5万吨,同比减少3657.6万吨,收购进度与2013、2014年两年基本相当。
 
    下一步,农业部将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加大相关政策措施落实力度,充分发挥政策的激励和引导作用,巩固和强化多元主体入市收购的市场格局。同时统筹运力调度,发挥国有企业作用,完善信贷担保政策,加强农户储粮能力建设,千方百计防止出现大面积、长时间的“卖粮难”。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在农业农村经济改革中,“镰刀弯”地区种植结构调整受到广泛关注,对农民来说,下一步应该改种什么、这个结构怎么调,是大家特别关心的一个问题。请问农业部调研的初步结论是什么?会对农民有什么样的指导作用?
 
    唐珂:“镰刀弯”地区种植结构调整的任务重,玉米面积调下来以后种什么,是广大农民群众*关心的问题。为了给“镰刀弯”地区调结构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去年底,我们组织有关专家,对涉及结构调整的20个重点品种产销形势进行了专题调研,对2017年的市场形势进行了预判。专家的调研结论是:“小、杂、散、乱”是当前杂粮杂豆的种植及经营特点,2016年虽然种植收益整体有所下降,但多数品种价格同比较高;2017年农户种植积*性不减,预计杂粮杂豆总供应量增加为大概率事件。与此同时,调研显示,多数品种需求增长不大,专家建议农户合理安排生产,注意防范价格下跌风险。几个主要蔬菜品种,预计2017年市场将总体保持稳定。从调研结果看,除黄瓜种植意向略有下降外,其他品种都是增加的,使得保持价格稳定的压力加大。种的人多了,价格自然会下跌,这是市场供需规律作用的结果。建议种植户密切关注天气、市场行情等变化,地方农业部门也要加强信息引导,推动产品均衡上市。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